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金融界受到了一次极大的震荡,甚至可以说是行业“洗牌”,许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受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房贷业务上也有同美国住宅抵押贷款业务同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突出、放贷机构低估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等。因此,我们应吸取此次危机的教训,金融机构应增强审慎经营管理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3.
关于次债危机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经济师》2008,(11):25-26
除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外,次级债危机还起因于证券化本身所带来的一些深层次原因。文章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初始放贷机构、资信评级机构、最终证券投资者三个环节,着重分析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信用风险管理上潜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诠释了信用风险全面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次贷危机起源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启示:要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充分认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随着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放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宣告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实体经济,最终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影响程度不亚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对于次贷危机何以爆发,众说纷纭,也各有其道理。本文宗旨主要不是追究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而是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一下次贷危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跌,影响到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有关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被放大的原因。进而得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应归因于证券化后放款机构、抵押贷款经纪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贷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蓉 《经济师》2008,(3):237-238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急需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文章结合次贷危机分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模式,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模式。但是需要从次贷危机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使得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并蔓延,先是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接着以金融创新著称的美国五大投行退出历史舞台,次贷危机已是愈演愈烈,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从传统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到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次贷危机将金融创新与衍生的脆弱性暴露无疑,金融监管缺失自然是责无旁贷.因此剖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思考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带来的借鉴和警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全球股市出现连续暴跌,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步入低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五大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商业银行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美国次贷危机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要充分认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并针对我国住房信贷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荣华 《时代经贸》2008,6(19):168-169
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动荡。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跨国经营的影响,并就我国银行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全球股市出现连续暴跌,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步入低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五大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商业银行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美国次贷危机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要充分认识次货危机爆发的原因,并针对我国住房信贷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或濒临破产,殃及多家全球知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陷入流动性困难,并引发全球股市的强烈振荡.  相似文献   

13.
俞松 《发展研究》2008,29(3):21-23
本文以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启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参与者博弈中的信用风险评估作用,以及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资产证券信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吸取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教训,加强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经济师》2009,(2):123-124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经造成全球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破产。文章通过对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跌,影响到美国经济及全球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制的运行机制--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风险流动机制的分析,来探寻引起危机的真正根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市场存在两种机制,一是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二是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规模自我膨胀机制.本文认为不能因为发生次级贷款危机而否认美国住房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如对中低收入等特定群体购房的担保机制、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发达的二级市场等.导致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住房金融制度本身,过度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和监管失控才是引发危机的关键,加息只是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谢芳 《经济前沿》2009,(8):48-5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贷的违约风险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对个贷违约风险的研究也更为迫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某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料,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控制和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全面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经造成全球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破产,并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通过对次贷危机原因的深度分析,提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刺激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美国经济,美联储在2001年至2004年间连续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46年的最低点l%。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导致两市场的极度繁荣。2004年至2006年美联储17次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初现。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宣告次贷危机的爆发。众多国际性知名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相继爆出巨额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在这期间,我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但由于数量较少,并没有影响这些银行的流动性。然而,次贷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本文主要从证券化中各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监管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原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失效,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本文主要从证券化中各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监管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原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失效,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