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入WTO以后,面对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国内的贸易政策不得不做出适当的调整,而目前的国情又不可能使国内政策偏向于完全的自由贸易.因此,如何选择未来汽车产业的贸易政策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瑶 《现代财经》2003,23(12):32-35
乌拉圭回合是世界经济贸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谈判结束后,作为贸易政策工具的关税、非关税措施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入世后,面对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的新变化,我国应积极利用WTO框架下的相关务款,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创造和培植贸易优势的有效的政策手段,着重论述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涵义、特点及其实施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以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创新评价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战略性贸易政策中R&D补贴政策、自主创新以及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之间进行经验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R&D补贴政策与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十分显著;战略R&D补贴及企业自主创新对市场占有率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并对汽车的市场垄断集中度有分化作用,优化了汽车产业结构。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战略性产业的R&D补贴,进一步优化政府R&D补贴结构,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的视角,以我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大量数据对中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议从汽车产业自身进行调整,促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增加汽车对外贸易总量,并进一步协调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从而使对外贸易在汽车产业健康成长中真正扮演发动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产业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内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制定符合经济规律和社会状况的产业政策,对于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1980—2021年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出台的所有汽车产业政策,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分阶段变迁、渐成体系,并且地方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与中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联动性,地方汽车产业政策随着中央汽车产业政策的走向而迅速调整并落实了中央政府的大部分规定。然而,地方政府对于扶持本地汽车产业有明显的偏好。在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下,各级政府应着力构建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汽车市场,积极出台促进全国汽车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凯辉 《时代经贸》2010,(2):47-47,46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趋完善,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等现实状况都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空间与机会。自从80年代末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被引进至国内后,我们在坚持贸易逐步自由化的基本原则下,适时适度地对特定产业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培育出口优势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该理论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有效措施,并针对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结构状况,探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8.
地方财经     
《时代经贸》2010,(2):14-14
1、上海: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日前,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经     
《时代经贸》2010,(3):14-14
1、上海: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日前,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及其产业政策演进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以此验证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现实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协整关系,由此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对汽车产业集中度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总趋势的逐步形成,我国外贸政策应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基于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现状的客观系统分析,我国外贸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时适度地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分阶段逐步实现贸易政策自由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世界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贸易己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中一个重要的领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服务贸易竞争,我国必须顺应世界服务贸易的规律和趋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  王春才 《生产力研究》2008,(11):103-105
汽车产业政策曾经对日、韩等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却不尽人意,技术升级缓慢,生产分散,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分析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原因,明确产业政策改进的方向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晓玲 《经济论坛》2004,(23):34-35
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政策~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产业政策不完整。汽车是一个具有强烈外部性的产业,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环保、能源、交通等相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应既涵盖制造领域,又涵盖环保、能源和交通等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最小有效规模、市场集中度、成本产出弹性指标分析得出,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根据Giuseppe Celi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中,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低于进口质量,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异,表现为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不是引起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而基于中美两国资本-劳动比的产品质量差异,才是两国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美、日、韩等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我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特点,指出凡是涉及鼓励企业行为的政策内容都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否则操作性不强的政策条文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明显的诱导信号。同时,新政中提到的相应实施细则或配套政策也应尽快出台,以真正达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全面发展,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打破了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投资观望的僵局,几大集团纷纷增资,国外汽车集团也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和进度。面对汽车产业的这种态势.有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开始担忧:汽车产业投资过热了!不久前,国务院委托中汽协会对汽车产业投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任教于武汉人学的美国学者Orin Kirshner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大为教授热侃WTO,但俩人的观点针锋相对。后来Orin Kirshner将自己的观点经理成文,在文章中他详细介绍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国内过程,其基本结论是:为了保护国内某个产业的利益,美国可以任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中国,以纺织业为代表正成为这些政策的牺牲品。 对此,程大为教授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汽车服务贸易的涵义及相关理论(一)汽车服务贸易范围的界定根据1993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专指国际服务贸易。因此,汽车服务贸易指的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跨国服务活动。为区别起见,把国内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服务活动称为汽车服务业,换言之,汽车服务贸易与汽车服务业涉及相同的服务领域。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规定国际服务贸易有4种形式,即:①服务产品的跨国境活动:如电信、金融、邮递等;②境外消费:如旅游、医疗、教育服务等;③跨国境建立商业机构并提供服务:如银行、保险、分销、租赁、…  相似文献   

20.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究其作用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降低地区市场分割、改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在出口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区域间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效果,对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