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2.
公司+农户是我国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的基本模式,它包含了公司、农户、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尽管组织形式不同,但市场主体间都是以各种契约为联系纽带。本文构建一个重复博弈模型,在一个所有权治理结构和关系性治理结构两维度的缔约框架下,分析基于契约规制的农村经济组织模式的组织构架和治理机制。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组织则可分为市场驱动型、基地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联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四种组织构架和治理机制截然不同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加强了各区域、各地方政府间的联系,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跨区域公共问题,超出了单个地芳政府的应对能力,迫使政府寻求合作治理之路,使得合作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结合合作治理的相关理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对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性规制的演变,不同的模式相互借鉴,呈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社会性规制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完善社会性规制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自由和民主的原则贯彻于规制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社会性规制主体;社会性规制逐渐从传统的官僚体制中转变过来,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舆论媒体多方合作、共治的社会规制体系,形成政府、公民及社会的共同治理。我国的社会性规制模式的构建应以此为参照物,通过借鉴与扬弃,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性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6.
跨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地方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虽然开始注重加强相互间合作,但合作常常流于形式,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文章在分析跨界水污染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公共治理理念和方法,提出构建地区间议价机制作为跨区域合作的实施机制,并进一步提出建立相应的议价环境支持系统和议价过程支持系统等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遥 《广东经济》2022,(2):76-79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也逐渐加深,对区域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区域公共治理的效率,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区域治理合作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区域治理合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重塑价值理念、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等应对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0,(1)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污染外部性呈现时空演化的特征,由此环境规制水平也不断提高。由于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差异及其本身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区域、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能力和措施差异,这会导致区域及企业竞争力改变,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动机制,引发产业空间分布演化,大量污染性产业如化工、冶金及印染等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引进环境强度低的地区,进而带来环境时空维度的污染转移,这一现状正是形成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而整体形势却见效甚微的根源所在。文章在数据统计、资料查找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我国污染外部性、环境规制与产业空间分布演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以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为切入点构建污染外部性、环境规制与产业空间分布演化三者机理关系;然后基于统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是造成具有污染负外部性的产业空间演化的重要成因;最后提出法律措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资源是公共产品,生态公共产品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生态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合作供给。区域地方政府间、上下级政府间、同一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合作的行政区供给生态公共产品模式,使区域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以实现区域生态公共产品的高效供给,包括搭建合作平台、制订合作计划和合作原则、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改革合作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合作创新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现实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知识产权冲突与风险等问题使合作创新经常低效率运行甚至中途失败,需要有效治理。文章分析了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从治理困境、网络治理和知识治理三大方面,系统分析了合作创新的治理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区域高等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区域公共物品,是区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利用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区域,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缺乏合理的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高校布局、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脱节严重,而且存在专业设置重构、合作形式缺乏创意、盲目扩招扩建等,从而限制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高等院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加快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分权治理的制度背景下,环境规制成为地区间流动性资源争夺的博弈手段,明晰异质性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效应是解释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现象的关键所在。论文将环境规制策略互动与碳排放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就区域间环境规制的策略性行为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规范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存在显著的空间策略互动,市场型和环保型环境规制呈现互补性策略互动,而行政型、公众型和技术型环境规制则表现为替代性策略互动;纯粹的环境规制整体上具有碳排放抑制效应,而异质性环境规制策略互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明显差异,“以邻为壑”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竞争参与进一步诱发环境规制策略互动的“逐底效应”和“绿色悖论”难题,最终表现出显著的碳排放促增效果。论文据此提出,中国在破解环境规制绿色悖论的过程中,需要匡正地方政府无序竞争行为并改革中国分权激励机制,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模式,同时强化异质性环境规制的多元化实施路径,加速区域协同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上市公司掏空的主要方式,阐述我国目前屡禁不绝掏空行为的原因,并从公司治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加强信息披露以及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区相继成立区域孵化器协会,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原来“地方政府—孵化器”二级治理模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多中心治理模式。从网络结构和网络治理两方面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系统框架,指出网络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①多中心治理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表现出网络结点分层、治理结构分层和网络平台化运作等特征,从宏观层面出发应建立信任机制、合作机制、联合制裁机制和声誉机制,从微观层面出发应建立学习创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决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②促进网络主体间建立更多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类网络主体间互动,增强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效应,是提升网络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环境协作治理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突出表现在联邦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区域或流域环境保护中政府间的合作、联邦环保局对州环保机构的监督与合作等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我国环境治理中,需要重视政府环境治理协作的法制规范;创新政府环境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重视政府环境协作治理的组织机构;提升环保部门的权威和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产业安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安全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探寻了我国产业安全法律规制的历史沿革,研究了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保护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认为制定外国投资的综合法律、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强化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设是我国完善产业安全法律规制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迈入跨域联动、共享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阶段,我国也开始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其次,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了其逻辑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动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行动实践进行剖析,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行动实践进行分析,科学研判了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实践的不足与差距,绘制了我国典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要素矩阵。结果表明,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协同生态圈,是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跨越四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中,私人部门参与公共事业的进程形成了公私合作模式。传统的美国制定法无法适应公私合作的创新与规范需求,经历了宪法禁止—司法突破—立法确权的治理逻辑变化,最终形成二元共治格局。联邦公私合作相关法律围绕州际贸易、公共福利等事务,以市场准入、金融支持、项目监管为主要内容,为推行公私合作消除联邦法律障碍和州法律隔阂。州公私合作相关法律围绕州内事务,以项目授权和操作流程为主要内容,决定当地是否开展公私合作项目以及开展的具体方式。未来美国或考虑制定联邦公私合作基本法,以促进治理体系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3—2010年期间"治理"被学者们所赋予的各种定义,采用文本分析法,分别对治理的主体、途径、目标和视角进行聚类分析,进而揭示治理概念的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治理主体至少包括治理者和被治理者两类主体;治理途径主要有"规则"、"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指导和控制"、"合作和协调"4类;治理目标可被聚类为"协调行动,实现良好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公共利益","规制权力执行,维护法律制度","产生明晰结构,实现可问责性"4个方面;界定治理概念的视角有过程和活动,且两种视角出现的频率相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规模空气污染与灰霾事件频发,已经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转,危害到公众的生命健康。法律规制是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的重要措施,文章从区域空气污染现状与联防联治立法现状角度展开论述,阐述法律规制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必要性,概括空气污染区域防治的法制现状与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在中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