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高端服务业集聚、研发要素流动影响高端服务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与高端服务业集聚度、研发要素流动、劳动力数量、工业品支出份额正相关,与产品间替代弹性负相关。继而,利用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8年数据,空间探索性分析发现中国省域间高端服务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性。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结果也很好地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高端服务业聚集度、R&D人员流动量和R&D资本流动量的提升正向促进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但三者的总效应主要是由直接溢出效应决定的。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统筹区际间研发要素流动,进而提升中国高端服务业竞争力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偏高和劳动人口占比偏低是当前落后地区增长动能匮乏的重要原因。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1999—2019年省级层面GDP差异的889%和人均GDP差异的591%,其中研发支出与就业规模是地区GDP总量分化的主因,研发支出与资本存量是地区人均GDP分化的主因。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但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区别,仅周边研发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研究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传染”特性,其提升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变化;绿色信贷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高级化和生态化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前者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后者促进了其增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绿色信贷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将显著增强,而对于不同维度,这一作用效果只存在高级化和合理化的门槛特征;空间门槛模型显示,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小绿色信贷对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的递增趋势;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的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关于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但还不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目前,不少学者尝试把空间以经济地理的形式引入主流经济学中,利用空间距离成本原理和要素聚集机制分析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梯阶转移和城市结构现象,得出若干理论结论。首先,经济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是正常经济演进结果;其次,在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集聚的前提下,优势地区仍将保持领先地位;最后,从世界观点来看,集聚机制产生普遍外部性。  相似文献   

6.
王艳秋  陶思佳 《技术经济》2023,42(1):130-140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2)工业智能化能够依靠技术进步和抑制能源强度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3)空间效应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4)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发展能够带动东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效补充了有关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为工业智能化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改变了市场要素供给结构,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机制。基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维指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使用静态和动态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资源错配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即过去的要素错配显著影响当前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中国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替换变量和引入工具变量后,其改善效应具有稳健性;(2)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金融发展、提高对外开放度等途径间接改善资源错配;(3)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空间效应,能够有效改善本地区资源错配,但会加剧邻近地区资源错配;(4)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水平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地区资源错配的改善效应较强。研究结论有助于从资源配置视角加深对数字经济红利效应的理解,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改善资源错配现状、释放过剩产能,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流理论中的创新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分别对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力与区域创新流水平进行测度,同时,构建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探究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力约束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和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力在整体上对区域创新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扭曲区域创新流,呈现倒U型影响;(2)根据一般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力会依次产生创新促进效应—创新抑制效应—量质齐升的约束效应,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流产生先促进—逐渐弱化—最后促进的影响效应;(3)根据空间门槛模型间接效应估计结果,当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注意力水平较高时,能够缓解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的空间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3)异质性组合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不同水平阶段下,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和空间等级水平的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不尽相同,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集聚的路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0.
鲁晓东  李荣林 《经济学》2009,(3):1475-1496
本文在继承了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特有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构建一个带有区域化特征的四国八地区的自由资本模型,通过模拟方法分析了南北型、北北型以及南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动规模、流动方向、区位分布的差异化影响。证明了在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会在区域一体化组织内外、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内部等三个层面产生积聚现象,形成生产布局的空间不均衡,并就此提出本文的经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经济地理学对发展观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树立和落实了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因应发展观的演变,我国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也在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驱动力量。我国新近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必将在人文与社会因素的深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五个统筹”的经济地理研究、新型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研究等四个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空间稀缺性--公共政策地理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静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3,23(6):722-725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缺性、优化空间组合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政府管制应对空间稀缺性等。经济地理学应该致力于空间稀缺性研究,并从空间稀缺性的视角发展公共政策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两种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模型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谭遂  杨开忠  谭成文 《经济地理》2002,22(3):322-326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模型由于在时间上是静止,并且忽略了空间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因而是在均衡的状态下对交通,土地使用和环境系统进行描述,从而在指导规划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复杂科学的进展与对其对经济村理学的渗透,一些新的理论运用复杂科学的成果成功地对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了改造,本文正是介绍并比较了这样的两种城市结构自组织模型:Krugman的自组织模型与Allen的自组织模型,这两种都是基于组织理论,但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模拟了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助于规划者理解他们所必须面对的复杂现象,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Focusing on the topics of the self-organ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econom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ly selective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geography. It is shown, in particular, that dynamical approaches based 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s are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long-run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spatial economies dominated by c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矿业城市研究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11,(6):881-887
沿公司地理、农户地理和小尺度研究三个层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增长空间轨迹、公司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小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地块角度研究人地系统、专业村与环境关系以及从点位角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抓住经济地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结构,探索地理过程以及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机理。沿着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可望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微观经济空间理论发展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趋势与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科学发展的现代趋势:高度分化、强调综合、多学科交叉、科技经济一体化;形成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科技超前发展、基础理论地位上升、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文章认为学科交叉是经济地理学的生命.学科理论滞后、层次结构不完整、宏观与微观脱节、对方法论的研究较薄弱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天国 《经济地理》2011,31(11):1805-1810
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通过空间极化评价指标,分析延边地区内外部经济空间极化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985-2009年,吉林省内增长极得到强化,逐渐形成长春和吉林双核心的增长极.延边地区受到来自区域内的极化效应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延边地区内部,以延吉为经济增长极,但经济资源聚集总量过少,难以发挥区域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9.
樊杰 《经济地理》2006,26(4):545-550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地域开发功能和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地理学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归纳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领域新指向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现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并论述了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命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战略咨询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11,31(4):529-535
近10多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发挥了交叉学科的优势,在国土开发战略研究、国家和重点区域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发挥了独特的战略咨询作用。文章就继续强化这一方向提出了若干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