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特别是该区域的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严重不足,自然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后劲不明显,因此区域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是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构建"金包银"模式和"一圈两线"模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全面调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发现经济区人力资源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产业配置与职业配置结构欠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有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玉章 《经济师》2007,(6):272-273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凸显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两大“三角洲”,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龙岩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一员,如何准确处理好区内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协调,真正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达到龙岩经济发展的目标。文章从龙岩区位优势及龙岩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龙岩主动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相互开放、有效配置.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存在差异,就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决定了三大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必然.研究表明,珠三角的技术工人可向长三角、环渤海流动;环渤海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高新技术人才可向长三角流动;长三角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实现三大经济区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除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外,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飞文 《发展研究》2007,(10):10-13
一、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 1.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在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和弱点。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力,促进福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福建省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蝶  张向前 《经济地理》2011,(6):961-967
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可从总体、区域、企业三层面。首先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方面来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总体现状;其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与沿海发展省市相比较,分析其差距与不足;再次,从总体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描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现状。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采取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海西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分层协调发展,加速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谭琨 《生产力研究》2012,(5):126-128,261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论证了经济区的管理创新体系包括金融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以及科技管理创新等方面,并且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管理创新体系是实现经济区产业发展及经济区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三个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四个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北经济振兴研究——基于科技人力资源支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科技人力资源的迁移和聚集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会使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关键是促进知识科技人力资源在东北经济区的集聚。文章通过对东北经济区区域内和区域外科技人力资源支撑现状的认识,提出了东北三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足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晓兰 《经济师》2006,(3):132-133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核心驱动力,人力资源只有与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相协调,才能促使人力资源发挥其巨大效能。为此,应优化区域人力资源配置,畅通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加大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娱 《技术经济》2009,28(3):17-2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情况;依据现代新增长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跨越,工业主导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后,提出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创建协调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于21世纪初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是基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方面的重要实践,凶此,其各项事业的建设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它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济南中心支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找出该公司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出解决方法,并对该公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的必然性研究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是福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