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发行H股,是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股市间接投资我国市场的一个途径.经过符合国际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符合香港股市上市条件,由中国证监  相似文献   

2.
甘芳 《当代经济》2005,(9):42-4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同时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交易所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联盟,企业跨境上市日趋频繁。在这种大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从八十年代中期中资企业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在香港卖壳上市掀起的红筹热潮,到九十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在香港股市已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企海外上市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海外上市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首先是2000年4月,被誉为“国企旗舰”的中国石油艰难出海,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6月21、22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及香港成功上市,共融资64.31亿美元,创下中国公司海外融资数额的纪录;2000年10月19日,中国石化在香港、伦敦、纽约成功上市,融募资金34.6亿美元;2000年10月底,中国移动在继去年收购三省移动资产后更为大手笔地收购,将国内包括京、津、沪在内7省市的移动业务尽数收其麾下,总收购价值328.4亿美元,筹集资金75.5亿美元,如此筹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罕有其匹。中石油、联通、中石化、中移动的连番上市,共筹集资金200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09,(10):50-51
1.中国旺旺是2008年香港资本市场上食品饮料行业融资额最大的一家企业; 2.与以往其他IPO不同,中国旺旺公开出售的股份主要以旧股套现为主,说明转市场上市成为股东套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林心 《广东经济》2013,(4):48-50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这种赎买所有小股东股权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的做法,在A股市场并不常见,但在香港市场却很普遍。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资源相当紧缺,因此通常会有"上市溢价"。但在港股市场奉行价值投资,股价对比净资产大幅度折让是常有的事情,因此港股市场经常出现,股价低残  相似文献   

6.
<正> 在二级市场购并中,非上市公司(购并公司)购买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控股上市公司的目的,被称作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上市额度和上市节奏受到政府的控制。作为一条捷径,买壳上市就成为企业资本经营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买壳上市并非都能获得成功。有些企业花了不小成本,却未能买壳成功;有的企业即使买壳成功,收益  相似文献   

7.
正登陆香港,开启全新国际化旅程,新中信期待铸就新辉煌"自费改革"到"自费留学",中信人如是概括整体上市的艰难历程。"自费改革"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压力。中信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多次的整合,这些整合工作没有依靠国家一分钱。中信仅仅依靠国家投入的2.5亿注册资金进行了滚动发展,至2013年末,中信集团总资产达42997亿元,净资产2719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相似文献   

8.
程庆生 《经济论坛》2008,(6):122-124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0618)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境内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集资上市的先河.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146家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H股,其中又有51家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成为A、H股双重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9.
在分拆上市和单独境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是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选择。本文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企业先H股后A股、A股+H股同步和先A股后H股三种整体上市路径以及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三种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都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同时,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资本市场对软件企业的巨大促进作用入手,研究了中国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软件企业在买壳上市后通常都面临严峻的资产整合问题,文章最后就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迅 《经济》2004,(4):70
在浙江人李书福施展精妙的财技,让吉利汽车在香港资本市场买壳上市的同时,保定的魏建军将长城汽车直接推上香港主板。李书福是知名的公众人物,魏建军为人低调 与南派势力的浙江人风格迥异,保定人是沉默的操作者,很少说话,也很少跨行业、跨地区实施购并,他们孜孜不倦向全中国销售他们认可的汽车——廉价、实用  相似文献   

12.
林江 《新经济》1995,(3):6-11
中国企业到海外集资,首先会考虑到香港。因为香港毗邻中国内地,又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在亚太区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因素”在香港股市上的反映之一是红筹股的崛起。红筹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股票。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五年的发展,深圳B股市场从无到迄今已初具规模,至1996年5月30日,已有34只B股上市,市价总值达到75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股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筹资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融资渠道,也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实行规范化运作发挥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公司公告称可能面临一笔高达140亿港元的亏损,并且这笔巨亏还在继续.中信泰富因投资澳元外汇Accumulator(累计期权)导致巨亏.中信泰富称,它通过俗称"累计期权合约"(accumulators)的结构性产品持有一批货币头寸.累计期权合约即在满足某些条件的前提下,这一合约的投资者承诺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以某一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证券或货币.其购买价常常低于货市场价格.只要所购证券或货币不断升值,投资者就能赚取所享受的固定购买价和所购产品市场交易价之间的差价.但如果所购证券或货币的市价降至合约规定的固定购买价之下,投资者就必须以协议价每天买入双倍的该外汇,因此,外汇贬值越多,亏得越多.中信泰富称,它投资了价值约90亿澳元(合63.3亿美尢)的累计期权合约.根据台约,该公司需要以1澳元兑0.87美元的固定价购买澳元.中信泰富在澳洲有钢铁项目,在25年内对澳元需求量都很大,且由于很多设备都要从欧洲进口,因此对欧元的需求也很大.中信泰富买入的欧元澳元期权是看涨期权,即预期欧元澳元相对美元升值,但现实情况是,澳元欧元相对美元大幅贬值,中信泰富光是支付保证金以防被平仓就是巨额数字了.若到期时还是现在的状况,那么中信泰富面临的损失将不堪设想.但是就目前状况看,中信泰富的亏损似乎是必然了,他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在不扩大风险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新途径──加拿大证券市场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吴祖尧以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是在香港股市上市,这不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有必要积极发展在世界其它资本市场的上市。加拿大证券市场作为世界著名市场之一,证券流动性很高,世界各地的企业都有可能前往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上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方式中,兼并—收购的形式相对多一些,但对于分拆还比较陌生,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在国内市场尚无先例。因此,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分拆进行再融资目前只能进行理论探讨。而在国外,分拆的运用非常普遍,它不仅流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而且也盛行于香港等一些新兴而又逐步步人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证券市场上企业的分拆活动一直比较活跃。1996年,香港证券市场增加上市公司49家,其中有10家就是通过分拆形成的。分拆形成的上市公司,由于能够分享母公司现成的信誉,获得较高的发行价与上市市盈率,所以其筹集资金额通常要高于普通的新上市公司。因此,分拆能否成为继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又一重要手段呢?  相似文献   

17.
民营上市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二次创业,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A股市场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和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动机以及成本,并进一步比较了民营与非民营上市公司及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民营公司在股权特征以及绩效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探讨了造成此种差异可能的原因,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上市背景和上市目的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其股权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经营行为反映到公司治理领域,最终作用到公司绩效上面.因此对于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来说,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可能比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芳 《经济纵横》2001,(2):24-27
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公开上市、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并购退出、风险企业回购、寻找第二期收购、清算退出等六种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结合案例 ,分析了这些措施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9.
红筹旋风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迅速增长,累计投资总额已达200多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日本,仅次于英国成为香港第二大投资者。中资企业同时积极进入香港股市,在香港刮起了一股“红筹股”旋风。 所谓红筹股,是相对那些高品质、高股价的蓝筹股而言,在香港用来专指中资拥有股权达到或超过30%的香港上市公司股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香港股市上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形象。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因此红筹股受到投资者热烈欢迎,特别是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20.
周建明 《经济导刊》2023,(10):44-50
<正>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中信集团在香港的投资窗口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到内地进行实业投资。经过多番实地调研,中信泰富选定位于江苏无锡的江阴钢厂进行合资,对这个年产能仅20万吨的小型钢厂投资5431万美元,在1993年成立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