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博 《经济论坛》2008,(2):13-15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劳动力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1979— 1998年 GDP平均每年增长 9.7%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5.0 %、 11.7%、10 .5% ,其中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高于国民经济 0 .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 GDP结构 ,由 1978年的 2 8.1∶48.2∶ 2 3.7变化为 1998年的 18.0∶ 49.2∶ 32 .8,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 10 .1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 1个百分点和 9.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同时也伴随着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由 1978年的 70 .5∶ 17.3∶12 .2变化为 …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实证研究了区域政策和人口结构对广东省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是推动三次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区域政策的变动与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对第二、三产业则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区域政策对各次产业的增长效应,当人口结构发生改变时,区域政策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不再显著.针对区域政策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发展,本文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5.1计量软件,对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低.因此,调整兵团产业结构时,首先,充分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其次,通过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工业化,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最后,在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防止产业结构空心化.  相似文献   

5.
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城市为样本,结合重心模型、不一致指数及不均衡指数,对人口与经济的非均衡格局演变进行研究.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区域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人口与经济重心波动范围较小,重心演变主要以成都、重庆"双核"竞合态势为基准,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2)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分布呈"中心-外围"环状格局.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区,不一致指数最低,向外呈现圈层递增态势;(3)随着物质资本、基础设施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区域差距有所缓解;劳动力与第二产业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因素,也是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体现.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缓解行政区经济约束,促进人口与经济流动;发挥中心的城市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构建以双核为中心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晓jin 《发展研究》1995,(10):31-33
一、福建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沿革与特点 三次产业分类法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澳大利亚开始使用,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通过分析研究若干国家的劳动力随时间推移在三大产业之间变化的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情况是,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构造河南省第一、三产业发展之间及第二、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在短期和长期均衡下第一、三产业之间及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来研究第一、三产业之间及第二、三产业之闻的动态相关性.最后,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论及河南省应注重第三产发展,以拉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王忠 《生产力研究》2007,(7):75-76,145
文章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城镇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第二、三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转变与提高城市化政策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进入本世纪,中国工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依旧不断加强,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二产业能否快速良性发展,对解决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支持和带动第一、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作用巨大。以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为依据,对河南省第二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和效益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以其对指导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结构的微观判断所谓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产业间的关系及其组合方式。从宏观上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具有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即农村经济中二、三产业迅速崛起而成为经济主体,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所占份额逐渐下降。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人口逐步分化,农村逐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过渡。从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看,大致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由传统型过渡到发展型.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远低于1,存在大量“隐蔽失业”,二、三产业仍存在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为强劲,但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的吸纳潜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未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水平,大规模创造新岗位、新市场,吸纳更多劳动力,以促进就业增长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影响。人口结构既可能通过劳动力供给增加、优化产业集群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影响,也可能通过增加决策难度和风险强度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等产生深刻影响。要实现二者的协调互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人口干预引导机制,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是走出数据指标陷阱,从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两个角度优化性别结构;二是扬弃劳动力优势陷阱,审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三是抛开就业歧见,合理优化人口就业结构。另一方面,优化产业扶持升级机制,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产业升级发展;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三是扶持老幼服务产业,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则一直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对第一、三产业有着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则体现为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馈关系,这种互馈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在中长期内劳动力有可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文章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研究了城市房价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房价上涨将"驱逐"城市就业人口,并且高房价"驱逐"城市就业人口时,首先"驱逐"的是就业工人的家属;(2)高房价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明显高于对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工资水平相同的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又大于对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3)财政加大在教育、科技、城市维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可削弱房价上涨对城市劳动力人口的"驱逐"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任雪梅 《经济论坛》2005,(22):49-50
一、城市 1.城市及其重要性。城市是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城”是有很多建筑物的人类活动的空间构成,“市”指物质文化的交流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使一部分人聚集起来从事非农业劳动就形成了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在于城市人口多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人口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第一产业在经济总体框架中发生变化的基本情况第一,产出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尽管90年代以来,西藏第一产业快速发展,其规模不断壮大,但与第二、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仍然是总量最小,发展较慢的产业。自90年代以来,西藏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都呈逐年快速上升势态,但第一产业在增速和总量的增加上都不及第二、三产业。1994~2004年,第一产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7%,而同期第二、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1%和16.2%,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第二,产值权重逐渐下降。第一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处于第一位,这种状况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生产函数出发,建立了经济系统中三次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给出了能使该经济系统收益最大化的三次产业间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均衡的必要条件,借以说明在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合理性和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公路运输以其灵活、机动和"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汽车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载体,必然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