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华星  张晨宇 《技术经济》2004,23(3):64-64,F003,F004
当前,研究和开发涵盖可持续发展和风险要素的上市公司评级系统,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效地引导投资者和理性地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只有少数几家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试图解决上市公司评级问题。比如,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2000年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综合业绩排序模型及财务状况评级模型”,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进行排序;西南证券在其旗下的飞虎证券网上推出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上市公司评级系统;山东神光投资咨询公司则在国内证券投资咨询领域率先推出了自己的评级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衍生品的使用对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结果证明了衍生品运用之于寿险公司价值及业绩的正面效应,从而为我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衍生品的使用对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结果证明了衍生品运用之于寿险公司价值及业绩的正面效应,从而为我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业绩大幅下降强制预告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机构对业绩下降的强制预告要求会诱发上市公司向上调高利润以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具有该类动机的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显著高于披露了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上市公司,但是该类公司并没有由此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研究结果表明,强制的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质量;但是市场可以对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发现与纠正。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成长性描述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业绩的发展、变化,成长性是企业未来经营运作和投资人投资的重要依据。文章构建设计了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指标体系,从成长状况、成长质量、成长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农业34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为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10年来,通过为企业筹资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成长性如何是关系这个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按照可比性原则,通过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成长性及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成长性堪忧,如果再不抓紧进行优胜劣汰和资产重组工作,由证券市场集聚的金融风险将危害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理念已发生深刻变化 ,以业绩为主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本文根据 2 0 0 2年度上市公司年报资料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证券市场各行业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华 《经济导刊》2003,(7):40-42
总体业绩提升 200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尤其是深市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较2001年增长一倍多,总体业绩大幅上升。 分析2002年上市公司的报告数据可以看出,业绩增长是有实体经济的增长作支撑的。2002年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净利润总额的比率高达90%,而投资收益对利润的贡献率则下降到了5.5%,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与上年持平,这突出反映了上市公司致力于主营业务的理性经营理念正在形成。从现金流量表的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之问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与其业绩高度正相关。然而,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之间却并无多大联系。通过对2001-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分19个行业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当前我国股市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仍与股价变动相背离,然而投资者行为正逐渐趋向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10.
陈建军 《资本市场》2005,(11):78-79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GDP拐点的高度敏感性,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由投资决定经济升降的特定产业结构。而近六成的服务类上市公司由于老百姓钱袋子扎的比较紧,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并无法形成抬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寿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寿险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从而为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寿险企业的投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我国沪市2000年—2004年的30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样本公司无形资产的发展状况,检验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在逐年增加;无形资产投资增长量比同期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做出显著的正向贡献,但是贡献程度较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价处于高位或低位,是否具有其合理性,这是当今投资者所困惑的。以黄金珠宝产业为例,选取17家上市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的15项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投资与收益、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资本构成五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衡量评分,希望为投资者提供一些理性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报酬契约只倚重会计业绩指标,而将市场业绩指标和相对业绩指标排除在报酬契约之外,这极易导致经理人行为的短期化,提高代理成本,降低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因此,必须调整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报酬结构,建立基于会计业绩的短期激励与基于市场业绩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经理人报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1,自引:8,他引:243  
本文从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学者常用的以股价变动来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 ,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1 994-1 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 ;另外 ,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已经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提高投资的准确性和科学度。但是管理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这一点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2)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了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上的研究成果,研究在目前阶段我国企业的投资问题,建立投资中的非效率投资计量模型、股权激励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关系模型,希望为后期分析经理人持股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股权激励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为促进上市公司进行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期望为实行股权激励,改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史亚平 《经济论坛》2009,(22):42-43
高校概念类上市公司由于拥有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一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高校概念类上市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高校概念类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文章对这种实证结果做了分析,认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我国的政策背景及市场对高校概念类股票的炒作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孔团  李礼 《生产力研究》2006,(6):120-121,162
我国是一个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为显著特征的转轨经济国家,处在不同行业中的我国上市公司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业绩都必不可少的烙下了一些“行业板块”的特征。文章采用平行数据模型对我国1997年~2002年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其业绩分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业绩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不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业绩所产生的影响确实具有显著的差异。最后,就以上研究结果做出简要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取了反映我国农业板块(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及农业业务经营能力六个方面的指标,构建出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为相关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