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间差距,对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在不同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会产生不同影响。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并考虑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知识产出函数分别探讨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不同阶段内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均有助于地区产业创新;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领先地区创新产出一直有促进作用,在追赶地区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促进作用。〖JP〗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旨在运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新,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新机遇,但在研发投入中如何处理好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关系,却面临两难选择。将社会创新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聚焦社会创新导向企业(SocialInnovation-OrientedEnterprise,下文简称SIOE)的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7数据,探讨SIOE研发对双重绩效(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绩效差异性形成原因。研究结果显示,SIOE研发对经济绩效有即时效应且持续显著,对社会绩效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1;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政策差异,研究发现,仅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SIOE研发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得到证实,西部地区SIOE研发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没有得到实证支持,但西部地区SIOE研发投入对社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而且上述差异与企业年龄和企业成长性有关;SIOE研发投入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平衡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而且与参照的时间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保健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创新覆盖面等统计指标和DEA方法,研究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性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在不同区域间的创新水平相差很大,新产品比重与研发投入强度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单纯采用指标体系来衡量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水平。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整体创新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反映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水平及制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健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从提升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创新绩效着手,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外部环境”出发,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主体、科研资金投入是区域高技术产业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产业高创新绩效组态存在3条驱动路径,即“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特定环境”驱动型、“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协调环境”驱动型、“技术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均衡环境”驱动型;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投入、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在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研究,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提供路径参考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维治理机制中企业产权越明晰,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中创新投入维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给予创新实施者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对于技术、市场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适应其发展的创新维治理机制形式也不同;目前,为了提高区域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转型期中尤其应该避免"企业产权模糊"、"政策供给单一化"和"治理机制缺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合作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更加复杂,而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重新测度合作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检验了信息技术应用对合作创新的改造效应。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在区域层面上与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位于U型曲线右侧,越过极小峰值发挥正效应,信息技术应用在该机制中发挥作用。此外,我国地区间呈异质性特征,信息技术应用对合作创新的普惠作用更多体现在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及偏远地区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地,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予以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结论对实施合作创新、运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新产出是创新投入与创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FDI等其它因素一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间转型和产业内升级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对产业间转型进程具有持续动态的正向影响,但受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产出及其它要素对高技术产业内升级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应制定符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②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③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④两种创新资源集聚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创新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与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且创新环境在不同创新阶段影响不同,然而既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将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市场转化两个阶段,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11—2016年中国各省份及经济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两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逐年递减,市场转化阶段效率逐年递增;区域产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呈倒U型关系;区域研发资源和区域研发环境正向影响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区域经济资源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市场环境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大部分经济区域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但没有促进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创新效率;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②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③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投入。构建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科技金融投入并不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投入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6个组态,其中两个组态以“财政科技投入+银行贷款”为核心条件,4个组态以“创业投资+科技资本市场融资”为核心条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存在多种实现方式。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可为各省合理配置科技金融投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均对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有显著积极作用。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政府创新偏好在创新资本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以及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之间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合理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两类创新要素流动推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结论对引导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创新要素流动与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效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空间影响,并探究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空间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促进本地绿色创新发展,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起抑制作用。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从本地效应看,人才要素流动通过影响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呈“双轨驱动”特征;资本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呈“单轨驱动”特征。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人才和资本要素的空间流动,缓解创新要素的空间错配,进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迟滞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在成本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下,产生了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需要。但这种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未明显出现,主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的需要,而这种替代性受技术创新环境和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东部和中部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测度技术创新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具有迟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揭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和空间杜宾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发明创新绩效均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和非发明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发明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共享经济“服务性”特征分析,运用多层次视角分析框架,构建共享经济业态下传统产业创新升级路径层次,分析路径层级要素、职能及特征,讨论共享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机制。模拟出传统产业创新实现的层次路径模型,以江浙沪三地共享服务型创新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假设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共享经济驱动产业创新发展良性路径实现是以小生境创新种群的竞合关系为基础,重视各层级内部及不同层级间协同大于竞争的关系培育,积极发挥共享型商业平台的介质作用,提升平台开放水平、优化规制方法,建立适应共享新业态的信用体系,完善制度约束,从而优化促进变量和抑制变量之间的调节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