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报酬递增在主流经济学中何以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巍  韩冰 《经济学家》2002,(5):62-67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中,报酬递减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在他们的眼中,在市场上领先的产品或公司最终将会走到极限,从而达到一个可预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平衡。由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都是牛顿主义信奉者,所以牛顿力学的决定论,可逆性,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偶然性,没有随机性,只要给定足够的参数,一切都可以预知,甚至过去也可以追溯。同时,传统的报酬递减也在暗示,在经济中只有一个均衡点,并且这种均衡意味着一种环境中的“最优”结果,即对资源的最佳利用与配置。总之,这个世界是一个线…  相似文献   

3.
报酬递增的研究长期以来为主流经济学所忽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供给方分析,相对应的需求方报酬递增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空白.以斯密-杨格定理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阐明了供给方报酬递增的内在机理,导致供给曲线下倾;以加里·贝克尔的消费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基础的需求方报酬递增研究则引起了长期和社会的需求曲线上扬.供需曲线的倒置会使市场出现均衡(负反馈)的对立面-正反馈(反均衡).正反馈的思想将拓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报酬递增和经营买卖的新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市场与企业是如何运转的了解是一个多世纪前由少数欧洲的经济学家——英国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他的在欧洲大陆的几个同代人——传给我们的。这个了解是明确地建立在报酬递减假设的基础上: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产品或公司最终地会碰到限制,因此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可预测的均衡达到了。对马歇尔时代的大批量加工、大烟囱经济而言这个理论是大致有效的。而且这个理论在目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仍很兴旺。但在本世纪,西方国家已稳固与持续地经历了从大量的原材料制造向技术的设计和使用——即从资源的加工向信息的加工,从原始能源的应用向思想主张的应用——的转变。由于发生了这种转变,决定经济行为的基础的机制已从报酬递减的机制转变为报酬递增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工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利润分享工资理论等,在解释私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报酬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劳动者报酬社会功能工资理论为标准,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工资理论为起点,综合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利润分享工资理论,构建劳动者报酬社会功能工资模型,能为提高我国私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报酬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3-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增长概念,用中国近十五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这个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增长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得出了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仍是以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并且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维的经济均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的一般均衡理论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无法准确考察市场的真实状况,借助复杂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建立了经济系统的分形均衡。分形均衡允许市场中存在多边交易和拥有先天禀赋的经济当事人从事低买高卖的套利交易,对经济均衡的描述更接近于经济现实。通过比较和分析分形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与联系得出了一般均衡是分形均衡的一个特例的结论,得到了分形均衡下的福利经济学定理。  相似文献   

9.
刁伟涛 《经济学家》2006,286(1):47-53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危机在于其均衡范式的危机,而均衡范式又是其“半机制”——片面强调经济中的负反馈而忽略正反馈机制——的必然结果,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正反馈的作用,并赋予正、负反馈以同等的重要性从而构建一个更一般化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将成为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网络经济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的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定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肖力 《经济论坛》2002,(15):69-69
198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W·布雷恩·阿瑟发表了他的《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一文,提出了经济学中的自增强理论。该理论指出,在边际报酬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机制。自增强机制的来源通常有四个:①高昂的建立成本或固定成本;②学习效应;③合作效益;④适应性预期。自增强机制使经济系统产生以下四个特征:①多态均衡:系统可能存在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市场份额的渐近“解”,系统最终选择哪一个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不可预测的。②可能无效率:如果一项术先天地“好于”另一项(按某种…  相似文献   

12.
杨文进 《当代财经》2005,(5):15-20,24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是一种宏观理论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与现代任何宏观理论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胜过后者。它有后者所缺少的微观基础(总量性的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等)和沟通微观与宏观的桥梁(生产价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因此做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浑然一体;它既有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内容,同时又是动态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修正我们传统上对马克思经济学内容的狭隘认识,得到一种全新的马克思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二者处于矛盾统一之中。因此,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先后出现了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均衡和非均衡的协调统一论。区域均衡增长理论主要由新古典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均衡增长理论所组成,前者的主要成果是索罗—斯旺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其开创性的研究使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作为创始人,他还将新经济地理学融入了主流经济学。此外,克鲁格曼还与几位合作者打通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区经济学传统研究之间的通道,并对国际货币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燕燕 《经济论坛》1999,(15):18-19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那么,知识经济学是作为知识经济时期的经济科学,而传统经济理论则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为基础。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理论的发展一般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调整原有研究纲领的保护带(前提要素),第二是新的研究纲领的形成。传统经济学理论发展至今,它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都没有突破原有研究纲领的保护带。我们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它的前提条件下展开的,离开了这个保护带,理论便失去了根基。虽说知识经济还没有形成体系,更谈不上完善,但随着知识经济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7.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的基础性学科,其主体内容共分三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确定。需掌握的核心理论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对当前云南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然后证明在这个框架下,云南省的产业发展必须既要做到采取强势的不均衡增长,因为要使各个产业都一起均衡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优先发展资源效率高的产业;又要做到不均衡中求均衡,进行产业补短,发展一些落后产业,使它们避免成为未来的瓶颈产业。同时本文也对云南省现存的地理性二元经济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借鉴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威庶森的“倒U型理论”来证明采用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模式有助于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20.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