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科技创新是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以深沪两市2008-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RD投入及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RD投入的企业发展更快,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更加明显。只有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无缝对接,才能发挥RD投入对企业的效用,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在解决出口疲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其提供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文章从宏观角度出发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陕西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金融信贷支持规模、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以及资本市场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关系,并与广东省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金融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效果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给予陕西省一些借鉴启示。结果显示,陕西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证券资本市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风险投资、民间资本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比较发现,广东省各项衡量金融支持的指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要优于陕西。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借鉴广东省的经验提出金融支持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需要将同质的金融资源与异质科技创新相结合,使传统金融向现代科技金融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将会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研发操纵视角,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显著抑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操纵行为,从而显著提高研发绩效。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上市年限较长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不仅能为科技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2)
近些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下的激励机制无法充分激发企业以及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这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导致高端技术和原创技术等的缺失,阻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以改革驱动创新,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R&D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金融指数高于门槛值时,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政策指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传统金融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民间资本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加强专利保护,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以后,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为了振兴经济而将科技发展和创新作为国家克服经济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也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来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为此,立足于科技金融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了科技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对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及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甘肃省域范围,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数,对甘肃省除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之外的12个地级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以期对甘肃省科技金融发展空间分布及现实差距有理性的认识及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2年上海新兴产业中1480家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R&D资助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新兴产业企业R&D投入的促进作用大于挤出作用,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企业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并不是影响新兴产业企业R&D投入的主要因素;企业R&D人员数量对R&D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宗益  陈龙 《技术经济》2013,(6):15-20,110
构建回归模型,依据Hausman检验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政府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对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政府补贴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部R&D的影响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类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和创新绩效的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三种相关分析测算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运用Enter回归分析方法测度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度。得出结论: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二者对创新绩效的贡献都为正;直接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略低于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直接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不同主体的科技活动,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以及前两者对后者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是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创新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重重困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中要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9年我国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从科技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来看,我国的科技产出均是有效的,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②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投入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较显著,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及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科技金融促进了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技术创新体系一起共同构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持体系。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规律,深入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公共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的角度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并构建其支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科技金融促进了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技术创新体系一起共同构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持体系.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规律,深入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公共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的角度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并构建其支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商业模式创新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运营模式创新是保持商业模式异质性的核心。在理解运营模式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运营模式创新类型,并借鉴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案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现有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在优劣势、创新路径和障碍等方面的差异。基于此,归纳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外部需求,包括技术供给、产业基础、信息网络基础、市场需求和金融支持等。相应地,从准入制度、市场体系、支撑机制、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基于业态比较的研究方法,从产业特征和发展效率评价两方面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个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框架。从产业发展、产业过程和产业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包括全过程金融支持、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职能和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等具体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金融是一种金融资源投入,近年来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衍生发展起来,对于高技术产业融资、发展及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有效发明专利数、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R&D项目内部支出经费、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数、创业风险投资数量这六大变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北省2003——2011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个变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至关重要,在北京市未来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目前北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能力薄弱,因此其培育机制备受关注和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政府机制、企业机制、金融支持机制、人才战略机制入手,通过这四个机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统筹兼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