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政府供给界限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资源配置运作体系或制度安排。但是 ,制约它们运作的机制应该是相同 ,也就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对政府供给的均衡分析尝试建立政府与市场的均衡模型 ,以此来界定政府在何种层面、何种程度上更有利于资源配置 ,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贫困地区女性教育中六类收益主体的回报情况,发现母亲家庭和当前地方政府分别是收益不确定者和负收益者,这对女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决策具有重大负面影响。最后以家庭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影响机理,提出了针对国家、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母亲家庭四类主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亚伯达省自然资源基金和中国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制度的比较表明,尽管都以资源收益作为基金最初的收入,但在基金的运作模式、分配方式上中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地方政府将自然资源收益用于短期投资的行为,产生了中国式"资源诅咒"。约束这一行为应着眼于自然资源收益的代际分配制度建设。决策目标长期化、决策过程公众化、决策结果透明化有利于这一制度促进代际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是承认并容忍不平等现象的,而且还认为不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正所谓“穷则思变”。因为一般而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效率的科学,它所关心的是某种分配方式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收益。比如一个工厂的厂长,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它的应得的收入份额,使得每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时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数学上可以证明,这是获取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以获取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5.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运用政府权力、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应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  相似文献   

6.
王宏 《经济问题》2004,(3):33-35
分利联盟是指在市场约束力量不足以规范其经济行为之前,通过经济寻租、政府寻租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寻求收入再分配的群体。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分利联盟不断生成和发展,它们的寻租活动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改变了社会的激励机制,引起政府决策效率下降和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性,将对中国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构成“软制约”,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并应通过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租金消散机制等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一级单一主体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债务取决于预算收支缺口,以及债务平均成本和收益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反映发展规模和承载能力的地方综合收入份额进行初次分配,再采用债务综合风险系数进行修正,然后得到各二级单一主体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债务。实证测度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处于可持续,但存在区域分布上的结构差异,尤其是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表现出债务不可持续。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升西部及相关地区的债务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8.
经济收益以资本保全观为基础,强调实收益,即经济财富的增加,倾向于坚持收益随着未来服务的现时价值的啬而同时产生的观点。收益的确认、计量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与资产计价密不可分,收益就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时价值变动的结果。经济收益概念包含的内容比会计学收益概念史真实,它是企业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上的收益。但其最大的困难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收益概念是指本期已嵋入与其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其特点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依据实际发乍的经济业务,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按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列计费用进行配比。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与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开 《当代财经》1995,(5):21-24
公共产品是为整体意义上的社会成员而生产的,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由此决定了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一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现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三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10.
公共决策既是社会公共权威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分配过程。公共决策的正义性主要包括决策动机正义、决策程序正义币口决策结果正义。依据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币口实践,完善公共决策的制度基础,提高公共决策的科技含量,强化公共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公共决策正义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小林 《当代财经》2005,(12):27-28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稳定而又强大的政府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维持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进行收入再分配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效率与公平关系时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生产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这句话可以简单总结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或称“两个注重”原则。有的学者认为,就初次分配而言,就是要注重效率,发挥市场机制的  相似文献   

13.
收入不均等影响到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而收入公平分配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也是政府公共支出的依据之一.影响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由于政府相应责任缺位,公共支出结构偏向,使得公共支出中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本文实证分析得出公共支出总量与结构严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进而影响着收入不均等的水平,成为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应从制度上进行公共支出改革,规范督促地方政府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对民生支出的主动性,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缩小收入不均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权力中心进行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进而提高了其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这种在宪法秩序、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存量约束下的创新行为,存在着决策成本、规范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同时还会产生地区经济的发展、自身利益的强化和权力中心的认可三种收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实现制度创新的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治理交通拥堵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交通拥堵"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政府组织却责无旁贷。文章认为,跟市场失灵一样,我国政府在治理交通拥堵时也出现了失灵,未能使得治理交通拥堵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虽然实施"政府再造"能矫正政府失灵,但受限于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治理交通拥堵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无法实现,而通过限制私家车的行车里程和在行车收费上区别对待也能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在传统的公共财政文献(马斯格雷夫,1959)中,财政有三个公认的职能:(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2)收入再分配;(3)稳定经济。政府预算作为一种稳定工具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时髦的考虑,货币政策已经替代了它所发挥的作用。政府主要致力于提供公共消费和投资以及进行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7.
税收再分配应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而税收公平的基础是税收立法公平。当前,我国正处改革攻坚和体制转轨的战略关键期,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突出。只有通过税收立宪夯实了税收公平合理化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基础,建立并健全全国人大主导税收立法决策、政府依法执行、社会监督、公众有序有效协同参与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税收再分配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税收再分配制度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信号传递效应、股东财富效应3种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效应对股利决策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动因在于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影响股票价格.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内部信息,帮助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增加股东财富。而降低代理成本并不是他们分配股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非税收入概念是在我国已经使用多年的预算外资金概念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根据2004年7月的《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公共治理中的"政府失败"及其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发展研究》2006,(1):76-77
1、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在公共治理中,政府部门为干预经济而作出的公共决策与市场主体的市场决策有很大差异,前者要复杂得多,并存在诸多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不易制定科学高效的公共政策,并容易导致公共决策失误,这非但起不到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失灵,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