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和比例。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实力的增强,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2.明确扶持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对支农支出该控的控、该压的压、该保的保,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却出现配套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支农资金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引入多元化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而提高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支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代彦  赵海 《技术经济》2009,28(7):51-56
本文的计量研究发现:学者呼吁、三农代表呼声和财政总支出增加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均粮食产量的提升和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则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能够解释财政支农支出变化率的83%。与1988年相比,2006年学者对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呼吁强度和三农代表的呼声都在降低,这影响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是近20多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改善的最主要动力,但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日渐充裕,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却逐渐成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制约因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偏好的贡献度势头较好,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较快增长,成为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的新动力.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逐渐增强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领域的责任,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偏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的强劲动力.为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构建更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消除贫困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透明与行政管理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但财政透明与公共服务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未来应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将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透明范畴。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造模型,测定财政支农各项资金的边际产出效应,判定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效率.并提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必须改变其当前的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弥补农村清洁取暖支出可承受能力的研究空白,通过测算35个试点城市清洁取暖支出需求及支付压力,定量分析农村清洁取暖支出的可承受水平,并提出后续实施清洁取暖以及优化补贴的政策建议。得出结论:35个试点城市的农民可承受的取暖支出为1554~3876元/年,在现行运行补贴政策下,31个城市的农民可以承受天然气采暖支出,所有城市均能承受热泵型电采暖支出,只有17个城市能够承受非热泵型电采暖支出。提出建议:在后续实施清洁取暖方面,优先实施农房节能改造,降低维护结构传热;在电采暖技术上优先考虑热泵型技术;在补贴政策调整方面,试点城市应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应加大对财政收入较低地区的倾斜。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尽管财政部一直强调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但依然存在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的问题。2006年5月我国启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但整合的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未必合理。为破解财政支农难题,本文在系统梳理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整合财政支农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层剖析,并基于财政、金融支农比较优势整合观,提出了政府应在深刻认知财政支农规律的基础上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予以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关晓月 《现代财经》2007,27(12):78-81
通过对津京沪农业的横向比较与自身农业的纵向比较,天津农业经济结构、农民文化程度、农民收入及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通过实行惠农政策,改善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支持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坚持科技富农,推进乡镇企业产业化.最终实现科技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创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业过程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及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基于2007-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除西藏外)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区财政支出和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对创业活动数量及创业活动质量具有滞后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出规模的滞后效应源于财政支出结构的滞后效应,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创业活动质量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创新是提升创业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区财政创业扶持资金应该从规模和结构上进行调整,重点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支出结构,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