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明显,经济增长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压力较大。首先,介绍经济周期判断依据,其次,一方面从存贷利差、流动性风险、不良贷款和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方面分析经济周期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居民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和金融创新方面分析经济周期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有利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乐 《当代经济》2011,(9):126-12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在这过程中信贷风险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很难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散.研究经济周期与信贷风险的关系,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探讨经济周期变动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52家主要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监管压力和经济周期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1)监管压力的上升能够显著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总体是有效的。(2)监管压力的上升会促使银行加快其资本缓冲的调整速度,这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3)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有所不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上行期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弱,而在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相对较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恰好相反。(4)在顺周期性机制下,银行行为存在过度承担风险以获取高收益的倾向,通过提升监管压力可以有效抑制这一倾向,从而促使银行降低风险,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调整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论文重点探讨了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新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婷  庞东 《经济经纬》2006,108(5):43-46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的周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友刚  严艳 《经济研究》2019,54(7):142-157
本文以2002—2016年间88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的周期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这种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从而放大信贷供给,但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受到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贷款拨备行为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甚微。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银行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拨备与信贷关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全面竞争新时代下建立前瞻性拨备制度,完善贷款拨备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政府支出的变动将会影响本国或他国经济周期,并证明当参与主体“势均力敌”时,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与当两国相差悬殊时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文章还以中国为例,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支出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关系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关系不同,也以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政府支出及其滞后值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政府支出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时,具有稳定功能,也具有“投资”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该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银行特征来看,“双支柱”调控对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从经济周期来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因经济周期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明显高于上行期;从宏观政策工具类别来看,各类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结果不同,使用信贷类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得“双支柱”调控的风险抑制作用失效。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的异质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并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敬孝  张琦 《经济评论》2005,(1):116-120
形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很多 ,没有一种单一的因素可以做出全面的解释。对于美国的经济周期而言 ,战争是通过心理、政府支出、宏观政策等传导机制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变量 ,在其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ARX模型对美国战后两次战争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 ,战争的开始和持续往往会对实际产出造成显著的正向冲击 ,战争的结束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战略转型——银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如何能够摆脱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通过加快自身战略转型,促进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提高综合盈利能力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缓释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增强银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稳健性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议题。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资本缓冲的调整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全球100个国家170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不具备逆周期调节资本缓冲的行为特征.其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第二,银行资产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的提高(降低),是造成资本缓冲呈现亲周期特征的主要原因;第三,商业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自身的微观特征会显著影响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调整行为:第四,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施行,强化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负向变动关系,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了监管当局科学运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阳敏 《经济学》2006,5(3):853-870
本文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政府支出的变动将会影响本国或他国经济周期,并证明当参与主体“势均力敌”时,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与当两国相差悬殊时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政府支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文章还以中国为例,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支出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关系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关系不同,也以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政府支出及其滞后值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政府支出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时,具有稳定功能,也具有“投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变动方面,学术界鲜有专门的研究.本文总结了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的特征和形成的条件等,并以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为基础推测,本世纪4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周期将仍然由美国主导,新的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将会在本世纪40年代出现并确立其主导地位.此外,在关注主导国对世界经济运行的影响之外,也要看到,虽然世界经济非主导国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是短期的、轻微的与局部的,但也要注意防范其对世界经济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经济周期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及相关决定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行为,该特征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及风险加权资产与经济周期之间显著相关性的共同作用,政府注资、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缓冲的重要外源途径,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确定适度的资本缓冲区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如果能掌握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 ,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企业就可以渡过难关并获得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瑞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10-111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分为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由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驱动因素不同,每轮经济周期的内涵不同,持续的时间通常会在2—10年不等。而且在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因而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也会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1-2013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营运资本的经济周期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由于营运资本投资主要受不对称调整成本而不是常规投融资因素的影响,营运资本逆经济周期波动;相对于经济上行期,经济下行期经济增速的变化对于营运资本的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叠加会加强或弱化营运资本的经济周期效应;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会对营运资本产生不对称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上行时会促使企业增加营运资本投资,在经济下行时会促使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加快,改善企业流动性状况.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外经济周期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国外对于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传统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包括经济周期的测定与预测、经济周期阶段与转折点、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的成本与影响等六个方面;二是国际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包括国家间经济周期同步性、国际经济周期的形成与传导等方面。通过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以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国外对经济周期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本文旨在对最新研完成果进行归纳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227家商业银行2005-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增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不随着银行风险代理变量、经营辐射范围以及是否有外资入股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对称性影响,即相比在经济上行时期,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更为显著。就可能的影响机制而言,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对中国金融韧性指数的构成指标进行筛选,使用熵权法构建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金融韧性指数,基于离散小波分析方法测度了金融韧性周期并研究其叠加效应,采用BK分解方法进行不同频域下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金融韧性的主周期表现为28 ~ 32个月的高频短周期,它由不同频率的波动叠加构成,主要包括金融韧性三个评价维度的叠加效应,高频短周期的波动主要由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波动导致,中频中周期主要由转换学习能力波动导致.第二,在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中,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频短周期效应;而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低频长周期效应.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该影响在未来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