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 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1案例
  患者,女,39岁,主因发现左侧颈部包块3年。于2011年5月3日入院。3年前患者无意发现左侧颈部有两个包块,似数个蚕豆大小,逐渐增大,在当地诊所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无盗汗、消瘦、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我院中医科就诊行颈部B超结论:考虑为肿大淋巴结。印象左侧颈部腺瘤。故转入我科,入院检查:在颈外侧区可触及两大块肿块,一个约2×2cm2大小,一个约2×3cm2大小,表面不平,质中,可活动,无压痛,行颈部 CT 检查示:左侧颈部锁骨上区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淋巴结可能。胸片正常。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7%;ppd 试验阳性。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2天,在局麻下行左颈淋巴结肿物切除术,术后将病变组织送病检。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术后给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住8天带药物出院,抗结核治疗8个月,ppd试验阴性。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44例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4例淋巴瘤患者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全部顺利出舱,平均住院时间为(30.21±2.12)天,移植后出现低热5例(11.36%),粒细胞减少2例(4.55%),口腔溃疡6例(13.64%),鼻腔出血1例(2.23%)。经随访三年,本组患者生存36例,死亡8例,生存率为81.82%。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淋巴瘤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延长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肺小细胞癌(SCLC)和肺鳞状细胞癌(SCC)中GFI-1和Fli-1的表达,分析两种肺癌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原发性肺癌术后存档蜡块134例(SCLC 36例、SCC 98例)中GFI-1、Fli-1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生存时间从手术日期至随访日期止。结果 36例SCL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5.0%;98例SC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随访资料,134例患者生存时间为7d~89个月,≥3年的患者为64例,3年生存率为47.8%。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GFI-1、Fli-1的阳性表达率SCLC高于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I-1、Fli-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证实,SCCⅡ、Ⅲ级间的GFI-1、Fli-1的阳性表达率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FI-1、Fli-1在SCLC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并且高于SCC;提示二者可考虑为监测肺小细胞癌病情发生、发展的标志物。GFI-1、Fli-1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并且组织分化愈差,临床分期愈高,表达愈高,提示二者与肺癌的预后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2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2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中,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5例,Ⅲ期患者2例,Ⅳ期患者1例。经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患者20例,经手术部分切除病变患者2例,手术后患者行放、化疗。经跟踪随访,2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27%(17/22),10年生存率为50.00%(11/22)。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及早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诊断确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睾丸肿块患者50例,对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并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诊断结果。结果 50例患者中,精原细胞瘤患者22例、淋巴瘤患者10例、表皮样囊肿患者10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2例、其他3例。结论超声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可做出较好的诊断与鉴别,且经济性强,诊断敏感性高,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病理分析的手段,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分类形态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已被确诊为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度恶性 B细胞黏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伴有低度恶性成分的病例所占分析比例较大。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分析,总结为胃肠道淋巴瘤病症与淋巴结淋巴瘤病症属于不同类型,不可等同视之,胃肠道淋巴瘤病症在临床病理分析中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需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内科住院部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例,第1天患者静脉滴注培美曲塞二钠,然后再静脉滴注顺铂,1个周期为21 d。结果疾病进展时间(TTP)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个月,中位TTP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个月,化疗共计36周。临床收益率为55.5%,有效率为9.1%。经过2个周期的治疗后,本组11例患者中有5例降低,2例稳定,3例改善,1例明显改善。白血病下降、恶心呕吐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2周期后的主要不良反应,给予一系列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均得以较大程度地缓解。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48例患者中,CT术前检测出45例,未检出3例;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20例;菜花状28例,乳头状8例,局限性膀胱壁增厚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地诊断出膀胱移行细胞癌,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充分结合CT影像资料,将极大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匿性自身免疫缺陷糖尿病(LADA)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以及胰岛细胞抗体(ICA)对患者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LADA单纯ICA阳性(ICA+)患者10例,单纯GAD阳性(GAD+)15例以及ICA与GAD同为阳性者15例,并选取ICA及GAD同为阴性的T2MD患者20例,连续对各组患者随访3年(6个月随访1次),测定患者空腹C肽(FCP)水平。结果随访第2年中,单纯GAD+者、GAD+与ICA+同为阳性者FCP水平显著下降,而单纯ICA+及T2MD患者FCP及2hFGP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D+的LADA患者其胰岛B细胞衰退功能较单纯ICA+及T2MD患者下降更快,GAD+可作为预测胰岛功能衰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小胶质细胞和白介素在帕金森病(PD)中对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采取立体定向术把嗜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即为6-OHDA)注射进大鼠右侧文状体做成偏侧PD大鼠模型。在造模2个月后,将黑质致密度部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数目加以计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监测黑质致密部白介素的表达水平改变情况。结果在光镜视下,注意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已消失,而小胶质细胞计数数目显著性增多,和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可以看见显著的小胶质细胞核周围存在白介素的表达,为棕褐色。但是模型组在左侧黑质,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右侧黑质未发现显著的白介素表达。结论嗜神经毒素6-OHDA能促使神经元释放出小胶质细胞并激活态物质,小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出白介素产生介导细胞毒性的作用,加快神经元发生慢性变形坏死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相关检查后,将确诊为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为胆管性肝细胞癌组,肝细胞癌患者38例为肝细胞癌组,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误诊率、淋巴结转移、数目、包膜、肿瘤位置、病灶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和实验数据确诊病情,采用可靠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4例,给予至少2周期的自体CIK细胞治疗结合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结果 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例,病情稳定(SD)3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2.5个月。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复发子宫内膜癌安全有效,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并延长晚期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与预防。方法对于通过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之后,明确为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患者再次实施阴道镜评估或镜下多点活检,再对活检组织进行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将临床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45例ASCUS患者中,通过宫颈活检发现炎症有75例(51.7%),CINⅠ35例(24.1%),CINⅡ15例(10.3%),CINⅢ10例(6.9%),原位癌5例(3.4%),浸润癌5例(3.4%)。结论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中,宫颈上皮内瘤占很大比例,且其具有转变为宫颈癌的可能性,故需要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进行高度重视,实施阴道镜下活检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 为靶细胞,考察葛根素对其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为靶细胞,以雌酚酮1×10-8mol/L 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10-8mol/L、1×10-7mol/L、1×10-6mol/L 三个浓度组.①调整细胞浓度为4×104 个/L,接种于12 孔培养板上.48h 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 个/L,接种于96 孔培养板,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各孔的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上述实验每组均设8 个复孔.③调整活细胞浓度为0.9×104 个/ml,接种于24 孔培养板.24h 后,每组设12 个复孔.每天随机从每组细胞中各选出3 个孔,染色后在光镜下计数活细胞数,取平均值.连续计数3 天,以时间为横坐标,活细胞数为纵坐标,作图得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经葛根素1×10-7mol/L、1×10-6mol/L 处理后第1天、第2 天和第3 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殖速度均加快.结论 葛根素可剂量依赖地促进MCF-7 细胞的增殖,提示其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方式,分析其科学性与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者2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手段、效果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情况:25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颈部探查术11例,囊肿切除术2例,癌根治术2例,腺瘤直接切除术10例;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效果显著,无1例出现死亡。经3个月~23年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较为少见,通过早期明确诊断,采取措施及时救治,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量,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在内镜下的特点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0月间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30例的病历,总结其内镜检查下的共同点,分析其病理共性与特异性,找到临床诊断的依据。结果本组中,临床症状的共同点是上腹部疼痛、恶心泛酸、食欲不振、消瘦、黑便、贫血、检查可见便潜血,内镜下的共同点是病变一般在胃体和胃窦位置,并以胃内壁表面有溃疡面,局部胃壁增厚有硬结,胃蠕动明显减弱,有出血迹象,与胃溃疡或胃癌无明显特异性,其分型主要有溃疡型、隆起型和浸润型,鉴别诊断以胃镜检查配合活体病理检查为主。结论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对不确定者,配合组织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 年5 月至2010 年7 月收治的64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自体CIK 细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DC 疫苗治疗,两组均以21d 为1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CR 者9 例,PR 者14 例,疗效为7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结论 DC 联合CIK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腰疝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腹外疝。我科2013年收治1例双侧腰疝的患者。回顾病历及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女,77岁,农民。主因咳嗽、咳痰伴消瘦1年,于2013年12月5日入院。诊断:肺部感染,肺部占位不除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无吸烟史、无外伤史、腰部手术及重体力劳动史。患者于10个月前发现左侧腰部无痛性肿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克里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随机双盲原则将7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B组给予克里唑替尼治疗;C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克里唑替尼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A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16.7%,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B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20.8%,中位生存期为7.0个月;C组1年生存率为43.1%,中位生存期为10.3个月。C组1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C组患者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障碍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克里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