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行政托管”的大连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高新区在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大部分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基于目前许多国家级高新区提出的空间拓展管理模式——"行政托管",对其内涵、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行政托管"管理模式是目前解决大连高新区空间发展瓶颈的最好途径,并针对"行政托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建设是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推动高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驱动要素基础上,分别从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管理优化、产业价值提升四个角度,对高新区的演化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了高新区发展定位的抉择模型,并充分结合天津市高新区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从现状和理论双重视角作出了天津市高新区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抉择,提出了形成开放创新模式、加大核心资源集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四大战略措施,希望对做好天津市高新区建设有所裨益,对我国其他省市同类高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发展软件产业是无锡高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SWOT分析,找出无锡高新区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锡高新区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政区合一”、区域创新与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州高新区围绕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年来的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郑州高新区发展的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个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宏观区域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使用效果进行情景分析的决策框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然而先前对影响中国高新区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禀赋因素,如固定资产投资额或从业员工人数等,缺乏对制度性因素如省级高新区"升级"成国家级这一制度变迁效应的实证考察。对此,本文借助贝叶斯网络静态情景分析方法探讨制度因素与高新区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制度因素在中国高新区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省级高新区"升级"政策如果结合加大R&D经费投入将会促进高新区成长。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05,(9):19-20
8月16日,包括上海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内的来自全国27家国家级离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代表聚首乌鲁木齐高新区,宣布成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由此组成的联盟将致力于把乌鲁木齐高新区作为全国高新企业“走西口”的桥头堡,并整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高新技术产品顺利走向中亚市场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陈敏 《经济师》2012,(8):195-196
太原高新区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创新人才问题已成为园区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对园区人才的基本状况分析,提出了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人才建设,实现企业和园区"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余宏俊  舒晓 《生产力研究》2005,(12):134-136
实践证明文化是影响组织核心竞争能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在我国各类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中,必须从战略高度对高新区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实现文化对高新区发展的支撑功能。为此,本文以宁波市科技园区为例,探讨了高新区主导文化即创新文化体系的概念、内涵与构成,并提出了高新区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与路径依赖等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后,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家级高新产业技术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利用EMS Version1.3.0软件,各选取3个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指标对全国41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效率与规模报酬分析将我国的高新区按整体效率强度分为三类,并对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各高新区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2008年我国高新区整体效率较2007年略微下降,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下降所导致的,因此我国高新区应当更加重视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国家级高新区整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某国家级高新区为个案,通过对该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发现该区在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从转变观念,制度安排等方向加以强化,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促使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中国11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3年截面数据,考察在不同的政府干预和市场引导程度下,两代国家级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第一代国家级高新区中,市场引导和政府干预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在政府干预顺应市场引导的情境下,产业集聚能够明显地促进创新绩效;在新生代国家级高新区中,市场引导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政府干预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在缺少市场引导的情境下,政府干预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阻滞了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我国高新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多数高新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高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杨畅  白雪洁 《当代经济科学》2013,35(4):91-101,127
本文重点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产出增长与收入结构的影响,运用2007-2010年我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与FDI的作用不同,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贸易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不利于高新区的产出增长;技术收入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下降,高新区收入结构差距被拉大,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结论是可靠的。通过进一步的理论阐述,本文认为贸易的竞争挤占效应对高新区技术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在开放环境下高新区的收益转化作用并不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利于高新区的发展与转型。这一结论对进一步明确我国高新区功能定位,培育企业在国际竞争下的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具有尤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新区的率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新区的扩散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孤岛经济"、"体制回归"和"边界阴影"等现象大量存在。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高新区经济位势不高、扩散渠道不畅和高新区周边地区承接能力不强。针对我国大部分高新区扩散功能不足的表征和原因,提出了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军  姚佐文 《技术经济》2009,28(3):1-4,9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视角下的高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将从法权型向财富型转变,高新区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引领企业转型的方向,促进其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管理。从政府自身、政府对企业、政府对中介以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策略,以此来促进高新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起到了领头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加快高新区的建设,有必要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新区竞争力的强弱进行评价。在总结分析了国家科技部制定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多位学者对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出三层次模型框架的黑龙江省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提出了高新区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0年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高新区投融资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永生 《经济师》2007,(10):27-28
文章从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入手,阐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通过借鉴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国内外经验,就山西太原高新区投融资战略创新中政府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