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萍 《经济师》2013,(1):111-1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政治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三方面的教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其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路径是以思想教育内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政治教育外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基础素质。这就赋予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以伟大的意义,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养成学习法律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同时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情况下,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依旧薄弱,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观念的淡薄及法律信仰的缺失。而加大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培养的路径有改革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设置、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法律素养和建立大学生自主的法律咨询中心,以此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3.
王毓南 《经济师》2007,(9):140-141
法律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有助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其综合素质提高,树立法律信仰,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从而加快我国依法治国之进程。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法治化道路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文化、现代法治环境等影响下,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的迷茫和法律态度的功利。优化法治环境、强化法律主体意识、深化法律教育等举措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法律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如: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意识。通过三个课堂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使其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6.
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以药家鑫事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出现,向我们发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刻不容缓的告示。以药家鑫事件为视角,对黑龙江科技学院500名新生进行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和运用法律处理知识问题能力较低的现状,并对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律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本拟就高校法制教育与公安保卫工作、政治治安形势、国家普法要求之间的关系和结合点作一简要阐述,力求使高校法制教育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创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分析大学生在创业组织设立、运行及终止等各个环节中碰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过程可能会面临如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侵权等各类法律风险,进而从创业者层面、学校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解决对策来加强法律防范。具体要求创业者本人通过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学校层面积极拓宽渠道进行创业法律教育,政府层面积极出台给大学生创业进行特别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希望,同时也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次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状况将对中国法治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厘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特点及结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0,(2)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迅速发展。而大学生由于自身消费需求旺盛、法律意识薄弱、偿还能力不足等原因,更容易遭受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法侵害,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机制予以保护。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发掘"校园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在"校园贷"中保护大学生权益提供法律建议,更好地保护大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丁萱谊 《大陆桥视野》2013,(18):124-125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对法律的制定、实施、公民遵守和执行法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洲鸿  邓丽宾 《经济师》2013,(10):162-162,165
近些年,高校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充分暴露了当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严重欠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当今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意义及途径研究,力图提出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指在呼吁家庭、高校以及全社会多加强对当下大学生犯罪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陶波 《经济研究导刊》2008,(11):118-119
依法治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顺利实现我军“三化”建设的总目标的内在要求,而军事法律信仰则是实现依法治军的内在驱动力,依法治军从根本上取决于广大官兵法律意识的高低,法律信仰的有无。而法律意识在民众中的传播和扎根,法律信仰在社会主体中的逐步培育,法制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可以说,依法治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法制教育的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国强 《经济师》2007,(3):167-168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对其培养主要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要求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课程整合、法律教学课时减少的新情况,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从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完善对学生的法律素质考核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等建议,以期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内容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离法治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一些肩负组织.管理、决策职能的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形成因素及提高途径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法制教育,要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是在现实情况是,现在高中生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还经常是因为意识淡薄而触犯法律,以身试法,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经常是有违纪行为,为自己人生的档案增添黑历史,所以本文主要浅谈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外向型经济是法制经济,其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环境,外向型经济法律环境的优劣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外向型经济法律环境是指有关外向型经济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及法律意识等各要素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20.
钱怀明 《经济师》1997,(3):57-57,54
浅谈加强金融法律宣传教育●钱怀明目前,我国金融法制建设迈出了一大步,金融法律的基本框架已构成。但金融法律宣传教育却未能跟上,全社会包括金融系统的职工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较低,其表现主要是:一、信用观念淡薄,贷款有借无还众所周知,银行的资金来源除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