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外部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获得了能切实反映"两化融合"动态特征的融合系数,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的"两化融合"环境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速度;从整体上看,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正趋于改善,但提升速度依然缓慢;东中西部地区的融合环境改善表现出较严重的不平衡,聚类分析表明融合环境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纺锤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诺兰阶段模型、生产率悖论,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具有界限的假设。运用单位根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信息化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化融合存在界限的结论。最后提出不同滞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平均水平比值的方法来测度界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分析各地区"两化融合"的社会环境基础,构建了较为客观的"两化融合"社会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08年各省"两化融合"社会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陕西在全国两化融合进程中的地位及差距。结果表明,陕西处于两化融合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相比,在信息设施基础建设、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及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发展上,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分析了陕西两化融合的动因,指出陕西应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利用信息化加快资源的深度转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再创辉煌,带动新兴产业迅速起步。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中央应对危机出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初显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促进"两化融合"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等当前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17个区域性城市群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水平进行测算和多角度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性城市群"两化"融合程度整体偏低,处于初级融合阶段,但融合水平提升显著,融合综合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2融合水平群际分异现象明显,东部城市群要好于中西部城市群;3融合层面因素空间表现各异,融合程度指数空间分异最大。并从信息资源的利用、人才引进、工业自动化、产业效益等"两化"融合的内、外动力方面,对我国区域性城市群"两化"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构建出一个变截距动态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豪斯曼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模型中的两个方程进行估计,得出以下三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从整体上看两化融合还处在初期阶段,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大于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着力加快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二是我国两化融合程度的区域差异性很大,今后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更多地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倾斜;三是信息化比工业化更加依赖其前期的发展水平,因此应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分别分析福建省的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利用邓氏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关联情况.在剖析“两化“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速“两化”融合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石  陈晓红 《财经研究》2013,(1):103-111
文章利用微观企业调研数据和门限回归方法,考察了"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促进"两化融合",不论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看都大有裨益;(2)"两化融合"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而对改善企业社会效益的作用则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促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新力 《经济月刊》2009,(12):88-88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中央应对危机出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初显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促进“两化融合”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等当前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8)
"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结合自身现实和当今国际形势,反思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历程,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和推断之后提出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面向"两化融合"时代背景,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诸要素需要重新认识,并需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重构,从而实现工业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升工业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使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是沈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文章以发展工业软件为切入点,对沈阳市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工业软件发展滞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已有文献在研究“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活动通过价值链衔接而成,信息技术或产品会渗透到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二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多样性,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形式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从企业价值链视角,考察了“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倾向,生产制造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流程创新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两化融合”与企业创新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坤  马柯  王华 《时代经贸》2010,(18):125-126
本文的研究围绕当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在全面梳理相关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建设内容以及建设的技术要求上,系统地提出两化融合政府服务系统的建设设计思路,探究具有产业特点,宏观指导的两化融合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思路,覆盖了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关键环节,满足两化融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内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最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力消费和能源消耗,但这种影响很小,不具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但二者又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彼此融合。以信息化的视角审视新型工业化,必须着眼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以信息化为动力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以实现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双轮(工业化和信息化)驱动。  相似文献   

19.
ERP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系统,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ERP人才培养是关键.ERP沙盘教学与应用软件教学是目前全球公认的ERP人才培养基础环节,但是传统的ERP实验教学由于受限于固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开拓ERP实验的第二课堂教学,实现对ERP人才的全时空教育,是新时期高校ERP人才培养、促进两化融合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实现工业转型的必经阶段.本文通过总结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本现状,并将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进行动态演进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路径方法,对于指导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