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的深刻政策背景,探讨了世人关注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分析了目前针对计划生育家庭风险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现实路径,包括充分利用农村的相关政策,实现这些政策在计划生育家庭方面的延伸和扩展,实现普惠+优惠政策等,以及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救助工程,建立中央和省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建立亲情关怀机制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代际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家庭养儿防老和死亡遗赠的机制,探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与家庭的储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在家庭养老经济下,(1)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具体取决于老年抚养比、资本产出弹性、少儿抚养比以及维持后代生存的必需照顾时间等参数设定。(2)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无关,但少儿抚养率同家庭教育投资率成反比。另外,根据现实可行的参数,数值模拟表明,在当前人口预期寿命既定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将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老龄化加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将随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进一步下降。总之,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家庭养老经济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当前的中国应该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代际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家庭养儿防老和死亡遗赠的机制,探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与家庭的储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在家庭养老经济下,(1)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具体取决于老年抚养比、资本产出弹性、少儿抚养比以及维持后代生存的必需照顾时间等参数设定。(2)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无关,但少儿抚养率同家庭教育投资率成反比。另外,根据现实可行的参数,数值模拟表明,在当前人口预期寿命既定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将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老龄化加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将随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进一步下降。总之,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家庭养老经济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当前的中国应该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4.
祝晓兰 《经济师》2014,(10):64-65
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尤为重要。因为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涉及其自身的利益,更关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也是对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考验。能否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关系到解除人们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其归属感乃至对社会制度优越性认可的大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不仅惠及计划生育家庭,更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重点探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背景下,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构建新型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及兼顾公平等原则。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在战略思维、政策理念、价值取向、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变,与此同时,需要深化利益导向政策的治理体系、加强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此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沿海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随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和婚姻观念个性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嬗变,一方面,促进当地文化消费,“四二一”式家庭教育消费成为首要支出,核心家庭占据娱乐消费主流,家庭结构小型化使旅游消费升温;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也造成文化消费的困境:教育支出畸重,年轻人娱乐消费缺乏家庭制约,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政策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后换来的却是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与"花钱买风险"无异。终止独生子女政策是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计划生育政策虽然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求,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而且还给社会带来了男女比例失调、家庭消费降低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新人口政策,要求放宽计划生育,因此本文围绕人口政策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缓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等,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来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经过三十余年的计划生育的国策,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扼制,为全面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但是计划生育这项政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时候,也带来了失独问题.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一旦遇到意外伤则对于家庭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中年失独,在生育一个孩子的能力下降,造成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现象.虽然我国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但是在短暂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独问题在近几年来才凸显出来,对于政府的帮扶政策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本文从社会组织角度探究如何弥补政府对失独家庭帮扶的漏洞.  相似文献   

11.
《经济论坛》2011,(5):F0004-F0004
河北省元氏县计生局自国家计生委提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来,不断创新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以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建立了一个计生家庭关怀扶助中心,制发了一个《元氏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一证通》,初步形成了元氏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1+1”(即一个中心,一个(《一证通》)的工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导致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本文采取访谈的形式,以华中地区L村为例,探讨、总结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田青 《经济学(季刊)》2010,(5):103-109,75
分析了普惠型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长远目标和价值取向上的异同。在普惠型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的背景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应遵循"抓特放普"的基本思路,不宜过多增加普遍型计生优惠,而应注重政策效用,将重点放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扶助和保障上,同时要考量制度的内在合理性、注重不同人群间的政策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家庭生育意愿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应当由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向诱导性的经济手段转变—这就要求将利益导向机制引入到计划生育工作中。以云南省的计划生育实践工作为例,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对该省计划生育新政策如何影响家庭生育决策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利益导向机制的优越性。给出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独生子女不断增多.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累计独生子女家庭约9000万左右.目前,独生子女已全面进入役龄期,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已进入军营.由于独生子女及其家庭的特殊性,其对国防建设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河南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做了有益的探索,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调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形成了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独生子女家庭因孩子唯一性,会承受更大的养老风险。失独老人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内的弱势群体,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失独老人能快乐的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9.
丁晨 《当代经济》2016,(22):98-100
自1970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城市中形成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视角,阐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养老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养老问题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制度完善、家庭支持和社会网络建构三方面提出规避养老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庆市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累计少出生人口一千多万,为全市实现基本小康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发展滞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少生不能快富、老无所养情况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