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09,(10):71-71
我国退耕还林十年超四亿亩1.24亿农民从中受益 我国退耕还林实施10年来,累计实施面积达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0.27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从中受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突出体现在“四个增加、四个减少”上。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中国农业政策转折点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十年来在中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概况、效益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退耕还林政策与其它主要的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使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一个方向性的变化,即财政收入由从农民流出转向流入农民,由税费收取转为了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成为了我国农业政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4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的18.31亿亩净减少460.2万亩。说明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足1.4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51.0万亩,比“十五”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减少24%,往年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136.8万亩);灾毁耕地53.8万亩;生态退耕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0.3万亩。这四项共减少耕地1011.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  相似文献   

4.
特别数字     
我国能效标识实施4年节电900亿千瓦时,全国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5亿亩,5年内我国80%山丘县区市出台封山禁牧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以野外综合调查分析为基础,对相关政策的运行现状、退耕与禁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项目整合:将现行的退耕还林(草)等有关生态的项目整合在一起,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农牧民稳定地越过温饱水平,以保障有关生态项目的成功实施并长久发挥效益;3.在计划与验收标准的制定以及补偿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深化、细化,不能政策上把“穷人束缚在穷地方”;4.在景观或更小尺度上须做到”因地制宜”;5.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及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工作;6.完善管理,强化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6.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农业 今年我国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今年我国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根据农业部门汇总,预计去年全国粮食面积大约为16.07亿亩,比上年减少900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播种面积最少的一年。要实现产需总量的大体平衡,近期内全国粮食面积需要稳定在16.5亿亩左右。  相似文献   

8.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相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统筹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紧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6省(市)人均已不足0.7亩。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务院确定我国2010年耕地保有面积为19.2亿亩,但到2003年底,我国耕地面积已经降至18.51亿亩,降到了2010年耕地保有量底线以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开始,就及时开展了工程效益监测工作,通过制定科学的监测原则和指标,规范工程效益监测工作,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客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不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该区拥有丰富的水、生物、旅游等可再生资源,但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中表现出退耕面积扩大化、国家补贴政策一刀切、经济林比重过大等问题。文章指出,应在克服上述问题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内部结构、加大坡耕地改造、发展旅游业、水电业以及加强变通、通讯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黔中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大气碳的减排增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随着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和逐步健全,退耕还林碳汇效益的经济价值将会日益凸显。通过2000~2006年黔中清镇市红枫湖流域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林区内主要树种杉木、柳杉、桃树、李树、杏树、喜树、楸树7种林木的碳净贮量进行初步估算。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的中、幼龄林碳贮量和碳密度都有上升的趋势,中、幼龄林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潜力。通过对森林各树种蓄积量的预测,在所研究的7种树种中,杉木是研究区内碳汇功能强的树种,其次为柳杉,经果林的碳汇功能最弱,到2006年,其碳汇可达1.05×104kg,并根据模型估算,未来10年红枫湖流域的森林碳贮总量约为2.21×104kg,按每吨305元的价格计算,可产生7.17×106元的经济效益,固碳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四大防护林体系布局宏伟、举世瞩目,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90年代我国防护林体系将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预计造林约2000万ha,到本世纪末,我国防护林面积将占全部森林面积的30%以上,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对国民经济建设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泰国享有“东南亚粮仓”和“世界米仓”的美名.是亚洲惟一的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泰国的稻田共计1078万公顷,约占泰国土地总面积的1/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400万户,占农业总人口的3/4。稻米年产量近3000万吨,占全球稻米总产量的7%~9%;年出口量为700万-1000万吨之间,占世界稻米贸易总量的25%~35%.是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泰国大米种植有5500多年历史,但出口大米历史不过百年,泰国在短短几十年内便成为世界米市无可匹敌的霸主,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策学角度对生态退耕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目标利益关系分析,并分析了生态退耕政策对于协调利益冲突的作用以及尚存在的政策学理论缺陷,对于生态退耕政策本身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庆华  王文平 《技术经济》2007,26(4):74-77,89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分配和协调。罗宾斯泰英建立了一个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一是关于贴现因子;二是关于“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三是关于“尽快接受”原则。本文基于讨价还价模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利益分享机制。首先,必须明确在长三角地区利益分事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和企业两层次的行为主体;其次,由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政府仍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资源,因而必须建立政府间磋商机制;最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必须完善企业间竞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综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的发展空间,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以林牧为主,建成林牧业基地是方向,并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实现目标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顺利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美国环保休耕计划(CRP)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并借鉴美国CRP经验,提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