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建 《经济导刊》2004,(12):54-58
2 003 年世界经济增长了3.5% 后,2004 年一季度在美国旺盛的居民消费与中国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拉动下继续加速运行;二季度以来,逐步减速,但依然超潜力运行,实际GDP预计增长为4.93%,创 1976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见图 1)。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全面复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强劲增长 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实施、房地业 活跃引发的财富效应、利率水平的低 位徘徊与国际贸易的加速增长(见图2),拉动全球经济持续回升。 经济发达国家的全面复苏 2004年,经济发达国家呈全面复苏的大势,实际GDP预计增长3.6%。其中,…  相似文献   

2.
一、2001年宏观经济增长的走势特征 1.GDP: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承接去年高速增长的态势,运行继续向好.一季度GDP增长8.1%,上半年增长7.9%,三季度增长7.6%.在世界经济形势很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如此高速稳定增长势头,实属难能可贵.前三季度,全国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95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9月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同比增长9.5%,增速比前两个月有所加快;产销率创今年最高,首次超过98%.总体上,工业生产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7.6%,工业增加值增长在9%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2~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培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VAR模型估计等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培养各自的独立性较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人力资本培养的密切配合。当期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的话,下期人力资本增长率会降低2.26%,即人均实际GDP增长速度的波动对人力资本增量的变化有明显作用。政策上看,应早日建立市场主导式人力资本培养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培养主体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7—2008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将核心CPI上涨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11%以上的实际GDP增长速度。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以在总体经济景气进入收缩阶段后延续其繁荣形态。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2005,4(4):891-912
新增长经济学关于各种变量因素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经历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早已对这种快速增长寄予厚望。中国不处在热带地区,不属于内陆国,自然资源也不富裕,但是,中国是一个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段短时期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只是长期战乱后的经济恢复而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之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时代才到来。经济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的事实在跨国研究的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中国,并非所有与GDP的高速增长相关的因素都很完美。比如,在法律规则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1978年后,经济政策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而较高的全要素增长率和GDP的增长又反过来加速了资本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开放政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将国防支出纳入Solow增长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假定国防支出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与现有实证分析不同,文章基于1952-2008年中国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尝试运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来分析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发现: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3.434%时,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的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且这种负面作用较为显著;当该比例高于3.434%时,该比例的增加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该比例并非越低越好,也并非越高越好,其局部最优规模由次级门槛值决定。  相似文献   

8.
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超过9%,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实现奇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利用1978—2011年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存在正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1994~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及GDP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和消费之间没有相互促进作用;投资与GDP增长也没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因素作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国际环境和宏观政策等多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相对平稳,GDP年增长率将在 7.4%~7.6%之间,不大可能出现 8%以上的经济高涨,国民经济将出现少有的“一”字形运行轨迹。而要保持目前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体制改革和政策应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杨文杰 《经济师》1999,(9):15-16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20年的持续调整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告别短缺,步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走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东亚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深入,这给中国的经济复苏罩上了一层阴影。中国能否在一定时期(10到20年)内继续保持高增长?目前,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1)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维持在8%~9%,而会降低到4%~5%。(2)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还在,在今后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  相似文献   

12.
张艳芳 《技术经济》2023,42(12):97-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形成规模并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2020年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在短期和长期均有负向影响,但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大;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之间具有短期反向调整机制,但调整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毛丽冰 《经济》2013,(8):17-18
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之后,中国经济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增长7.6%,仍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并且二季度增长是7.5%,回落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加速增长,将无法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其结果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本文通过构建用于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时间点约束条件,通过对中国1960-2012年数据进行筛选,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减缓点和增长加速点,并且借助于Probit模型,从结构性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官员腐败因素三个方面实证考察阻碍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之源。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期货要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油价暴涨中的中国经济2002年末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路扶摇直上,对全球经济形成冲击。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取得了惊人的增长。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1%,2004年为9.5%,而2005年上半年已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在油价暴涨,全球经济步履蹒跚之时,为何中国的经济发展却能一支独秀呢?石油价格的上升对中国经济究竟有何影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石油产品的定价机制进行了解和分析。首先,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当前中国走的是外向型经济模式,其主要通过对外出口来弥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动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增长经济学关于各种变量因素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经历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早已对这种快速增长寄予厚望.中国不处在热带地区,不属于内陆国,自然资源也不富裕,但是,中国是一个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段短时期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只是长期战乱后的经济恢复而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之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时代才到来.经济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的事实在跨国研究的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中国,并非所有与GDP的高速增长相关的因素都很完美.比如,在法律规则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1978年后,经济政策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而较高的全要素增长率和GDP的增长又反过来加速了资本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开放政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扩展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四川省人均GDP的贡献大小,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是四川省近2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和知识资本是关键因素,并对四川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3月份,我国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一季度GDP增长9.9%,延续了去年的走势。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景气周期,自1997年以来笼罩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阴影已经消退,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和高增长产业“群体”的形成,预示着当前经济增长态势的可持续性。但是,中国经济转轨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政府主导的特征还很明显,体制性过热因素仍然存在,值得警惕和重视。“非典”流行的负面影响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但要防止其影响以另一种方式长期化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继 《现代财经》2003,23(2):56-58,65
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研究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状况、背景及影响因素,建立城市经济增长测量模型,并对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