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界定炫耀性消费内涵的基础上,从儒、道、佛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实证诠释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儒家"行为与地位相符"价值观强烈地支配着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倾向,但维护"家庭声誉"观念仅对服装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佛家的"奢侈无用"说对炫耀性消费有显著抑制效应,"相信缘分"观念则对其有促进作用.此外,消费者"每月可支配金额"同炫耀性消费倾向正相关,教育程度同奢华旅游倾向正相关,年龄同手机消费倾向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SMC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消费行为,炫耀性消费的形成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作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商品象征意义、参照群体影响和地位消费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前置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我国消费者对高档名牌商品的消费观念和态度以检验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的象征意义对炫耀性消费和地位消费有显著正影响;参照群体的影响对炫耀性消费的作用不显著,但对地位消费有显著影响;此外,地位消费显著影响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消费行为,炫耀性消费的形成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作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商品象征意义、参照群体影响和地位消费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前置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我国消费者对高档名牌商品的消费观念和态度以检验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的象征意义对炫耀性消费和地位消费有显著正影响;参照群体的影响对炫耀性消费的作用不显著,但对地位消费有显著影响;此外,地位消费显著影响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4.
炫耀性消费行为研究是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当个体的消费行为表现为社会性凌驾于经济性之上时,其对商品的需求和使用便从功能性层面上升到符号意义层面,个体的消费生活也逐渐被其消费行为所折射的符号意义所取代。该文在系统梳理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炫耀性消费理论和符号消费理论为基础,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视阈下对炫耀性消费作了理论述评,并针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自我概念归因与炫耀性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译  李文娟 《技术经济》2009,28(4):118-122
本文在回顾炫耀性消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两种自我概念归因即个人自我归因——享乐倾向和他人自我归因——公众性自我知觉以及参照群体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享乐倾向、公众性自我知觉、参照群体对炫耀性消费都有影响,且参照群体还对自我概念归因与炫耀性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圆  佘超  王伊攀 《财经研究》2021,47(6):124-138
在"国内大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老年人以其庞大人口规模和多年累积财富拥有量具备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研究如何撬动老年人消费升级,为新格局增添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以广场舞为代表的老年社会互动形式的兴起,社会互动对其消费升级的影响也亟待挖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考察了跳广场舞等社会互动与老年人消费升级的关系,首次以社会互动传递信息内容差异作为社会互动效应机制的区分标准,剖析了社会互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子女孝心、隔代抚育等不同情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对老年人消费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虽然社交广度会部分通过示范效应拉升老年人的攀比炫耀性消费,但是社会互动中的认知效应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生活品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子女孝心支持可以增强社会互动对老年人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而隔代抚育行为会削弱这种促进作用.文章从社会互动视角探讨老年人消费升级背后的驱动力,有助于理解老年人消费特征,为促进"银发"市场发展、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思路,从而改善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阅读、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提炼出中国情境下影响炫耀性消费的22个因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22个因素归纳为7类。回归分析发现,7类因素对炫耀性消费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面子意识、寻求认同、彰显社会价值、物质享受、产品象征意义、品牌来源国和参照群体。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消费者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对炫耀性消费影响因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炫耀性消费的营销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炫耀性消费目前成为许多中国人消费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这一现象还未引起营销学者的充分重视。本文从营销学的角度对炫耀性消费理论作出回顾与评析.指出炫耀性消费行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阮可 《当代经济》2008,(11):44-46
当今社会,在炫耀性消费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炫耀性房产消费行为。本文描述了典型的炫耀性房产消费现象。并对炫耀性房产的消费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炫耀性消费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基于此本文研究炫耀性消费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首先,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炫耀性消费对生育子女数量呈负向影响;其次,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生育子女数用理想生育子女数代替。结果显示,尽管炫耀性消费对理想生育子女数影响较小,但以不同指标衡量的炫耀性消费都对理想生育子女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在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炫耀性消费对理想生育子女数负向影响更大。因此,若能降低物质攀比、减少炫耀性消费比重,则将会对生育率的回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测度是当前国际统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价格指数是测度通货膨胀最常用的工具,欧盟统计局对欧盟各成员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协调,开发出了用于测度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价格协调指数(HICP).本文介绍了HICP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HICP的指数体系,对HICP的基本框架与编制方法、HICP与各成员国CPI编制方法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下一步准确测度通货膨胀水平和趋势的启发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炫耀性消费能加速经济增长,但它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若存在消费的外部效应则会引起经济行为的扭曲,因此,为达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优状态,政府可通过设定最优的税收政策引导私人部门来达到社会最优。对目前我国部分居民日益高涨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它的示范效应,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认同视角研究基于自我概念的消费者行为,被认为是一个有效且意义重大的研究视角。本文对社会认同影响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社会认同理论的形成和消费认同的内涵以及社会认同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梳理了社会认同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中国城市消费者为例,从重要心理变量自我视角实证探讨了炫耀性购买行为的营销内涵和动机及三维自我因素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自我角度炫耀性购买行为动机包括外我性动机和内我性动机两大类型;炫耀性购买行为包括外表张扬的外显性炫耀和内部内敛的内隐性炫耀;自我三个维度对炫耀性购买行为动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态度、意图和行为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本文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回顾形成绿色消费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众多因素,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形成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徐望 《江南论坛》2021,(9):36-38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通过诱导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对拉动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现实作用.因此,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消费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的热点之一,但对其研究却相对滞后。通过对文化消费概念以及其与物质消费、消费文化、文化生产、物质生产等的关系辨析,进一步厘清了文化消费的内涵,以利于对文化消费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8.
炫耀性消费行为包括社会地位展示、人际调节、物质享乐主义和群体归属交流四个维度;对炫耀性消费影响最显著的是面子意识;参照群体中的价值观表达既同物质享乐主义等维度强正相关,还同人际协调和群体归属交流存在弱负相关;信息影响和功利影响都只对基于群体归属交流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义 《经济论坛》2012,(5):155-157
怀旧情感是人之常情,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尤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研究消费者怀旧情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内化机制、唤起机制以及怀旧情感通过对品牌依恋而影响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低碳产品消费意愿的内涵及其形成;从消费者行为视角、低碳消费外部效应及信息不对称性等角度来揭示低碳产品消费意愿形成的主要障碍;从重新定位目标客户群、打造低碳产品品牌、开拓个性化低碳产品等角度给出基于客户价值的低碳产品消费意愿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