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2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3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产学研联合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动态专利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上市公司产学研合作整体结构特征,并从企业要素密集度、生命周期和区域3个视角探析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合作紧密性、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与集群发展能力。结果发现:无论企业特征如何,随着时间推移,产学研合作更加广泛,紧密性逐渐降低,小世界现象愈发明显,无标度结构趋于稳定,创新集群越来越独立;3种视角下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差距逐渐缩小,集群发展能力差距扩大;与要素密集度相比,生命周期、区域特征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影响更显著。结论可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发展与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优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分析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弱,界定网络中优势地位占据者角色,理清各创新主体与城际关系的具体连接形式,选取专利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结构松散,以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结构洞中的优势位置,是城际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实际中间人;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数量虽多,但缺少掌握核心资源的龙头创新型企业;城市群内企业的知识技术市场化能力难以满足学、研机构的知识技术转化需求,导致高校与科研机构寻求外部协同创新合作;城市群内部城际关系简单,边缘城市完全或部分受制于哈长两城;城市群外部合作伙伴较多,城市群内、外城际关系在较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哈长两城所扮演的守门人或代理人角色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生是社会网络服务创新关系中线性及非线性知识传播的综合表现,是社会网络结构、服务创新关系以及创新知识流的互动过程。节点联接状态决定知识扩散的强度和效率,知识共生过程要求相关网络节点通过不断的创新性吸纳和吞吐,以适当的创新增量保持知识流强度的稳定。基于创新性信息熵的网络结构势是知识流发生的客观前提,而知识共生的知识流条件表明,创新增量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区域知识流强度的稳定。创新强度模型可进一步描述区域知识流结构及水平对区域创新强度的决定性,对于既定的社会网络而言,客观上需要一个造洞过程,以促进共生知识流状态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产、学、研作为节点,以产学研合作形成的团队作为超边,以每个团队中组织机构合作申请专利的次数作为超边的权重,构建基于加权超图的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拓扑结构。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超网络方法分析了2016年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申请发明专利的合作关系。实证显示超网络中节点的度、超度和超强度累计概率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说明网络结构中的节点具有异质性。通过分析进一步说明,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内各技术领域创新格局不平衡,应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加强与其他省份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新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装备制造业逐渐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转向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网络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创新形式。以黑龙江1985-2017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并呈现出“国退民进”特征,民营企业地位迅速提升,国有企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关键节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创新数量较少但为重要的创新实践者和桥接者;②创新网络结构等级性明显,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存在结构洞现象,高校、国有企业或主要城市占据结构洞位置;③城市尺度、省级尺度协同创新地位不断下降,国家尺度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拓展创新合作尺度和范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技术守门员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创新主体合作的创新市场体系,建立创新发展共同体和产学研“创新三角”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问题,文章基于创新绩效视角,首先构建了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然后,选择我国132家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指定搜索方法确定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之间的最佳互动关系,并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和模型修正。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产生(0.69)直接正向影响;节点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各维度及其测度指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产生小于0.5的间接正向影响;结构维对关系维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机遇。为制定和优化中部地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许可备案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专利许可整体网络、跨区域专利许可网络、四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专利许可网络结构特征和技术类型。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中部六省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次边缘层向次中心层过渡位置、地域结构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不匹配、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的技术扩散引领辐射作用不足。据此,提出了构建中部六省技术帮扶联盟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跨域技术扩散中介桥梁、优化示范区技术扩散评估和激励政策以及发挥技术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组合效果,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复杂作用。利用我国165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专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知识与协同双层网络嵌入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战略柔性和开放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绩效,负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协同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战略柔性和开放度调节双层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的关系,且变量间存在有效匹配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开放度促进利用式创新绩效提升,而协同网络结构洞—战略柔性促进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分歧带来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的目标和过程,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假设。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Amos17.0,对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整合手段、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共有知识、合作创新技术特性、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氛围和产学研合作双方的知识整合意愿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绩效有显著性影响,但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的知识整合能力对知识整合绩效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邹琳  曾刚  朱贻文  马双  曹贤忠 《经济地理》2019,39(11):113-12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高校、政府等组织跨区域、跨组织合作不断增加,知识与技术创新逐渐取代传统经济竞争模式。如何在知识创新竞争新模式下,实现知识获取、吸收及转化是提升区域创新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经济差异巨大的东、中、西三大区域,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实地调研,结合SNA及VAR模型对三大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路径进行判定及机理分析,结论包括:①长江经济带知识网络规模增强,科学知识网络规模扩散,技术知识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网络演化中,工业技术类高校或大型国有企业占重要结构洞位置,与工业技术类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实现跨区域知识创新及转化。②长三角城市群在知识网络中表现为市场或企业需求驱动下技术指向型路径,跨区域关系为满足企业技术或市场需求。③长江中西部城市群路径相反,表现为科学知识驱动路径。目的是实现新科学知识市场化。区域知识网络结构及路径演化差异证明欠发达区域不应盲目追求创新,而需找出自身发展路径,才能避免创新活动一哄而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1985—2017年中国绿色技术专利数据,基于创新组织微观视角,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中心度、结构洞与聚集性3类合作网络特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与知识融合性3类知识基础特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中心度与结构洞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聚集性对其具有负向影响;②知识广度削弱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深度强化了中心度与结构洞的正向影响,削弱了聚集性的负向影响;知识融合性在合作网络特征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的影响中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最后,基于合作网络特征与知识基础特征优化视角,为我国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组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梳理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从中识别关键因素,从知识特性、组织主体属性、组织间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03-2018年8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阻碍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内隐性、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的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促进因素有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接受意愿、吸收能力、关系强度、信任、沟通、网络规模、中心性和结构洞,其中结构洞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强;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集聚因素在吸收能力、接受意愿、知识距离、关系强度、信任、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与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知识距离的双重作用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USPTO的中国专利数据,从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识别与测度视角,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专利的技术价值与外部溢出效应,但其对企业专利技术基础性及关联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整体促进作用不明显;产学研合作更能促进大规模企业在自身知识和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而对小规模企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效应则不显著;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基于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动态耦合视角,运用加权平均思想构建动态空间权重矩阵,并借助Moran′s I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滞后(SLM)、空间误差(SEM)和空间杜宾(SDM)模型实验测度多元“地理-社会”邻近耦合下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发现: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且地理邻近性作用大于社会邻近性;②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能够产生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③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层次路径影响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产业创新空间(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