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研究群体是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我国基础研究前沿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分析并把握其结构特征与合作网络构型,能够提升合作效率并促进原始创新。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优秀群体合作网络构型为晶格结构,具有较高的网络密度值,主要节点也具有较高的合作频次与中介中心性。基于科学计量的比较分析,总结了群体晶格结构具有单晶核辐射型与多(准)晶核均衡型两种形态,主要成员合作方式分别为主导型领军人物+追随型研究骨干与协调型领军人物+准晶核研究骨干,两类构型互有交织,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研究发明人型企业家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效用,对于优化企业研发合作网络进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发明人型企业家专利研发合作网络特征概念模型;其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家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中介中心性等特征指标,形成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研发合作网络特征与演化分析框架;最后,运用2014-2019年科创板企业专利数据和企业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正在逐步减少对专利研发的全方位参与,同时强化其在合作关系中关键信息枢纽的位置属性;(2)企业家参与研发合作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程度中介性大部分高于企业家未参与研发合作网络的数值;(3)发明人型企业家程度中心性、网络密度、网络群体程度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发明人型企业家中介中心性、网络群体中介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管理到创新治理,是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政策与科技治理领域的必然要求。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治理模式理论是分析组织性质与治理模式的经典理论。创新研究群体是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我国基础研究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从交易成本与创新治理视角分析其组织性质、合作网络与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创新研究群体是科研合作网络组织与中间组织,治理模式走向为网络治理。明确创新群体组织性质,并实施网络治理模式,有助于促进研究目标实现与高水平团队培养。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基础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案例,比较基于科学知识的解析型产业和基于工程技术知识的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基于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采用Ucinet、ArcGIS软件,对2004—2006年、2007—2009年、2011—2013年三个阶段,两个产业创新网络群体内外关系、主体合作倾向性、网络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强联系稀疏型结构,合作伙伴较少,合作比较集中,合作关系稳定,群体内部形成三元闭包关系,群体之间关系相对封闭;认知邻近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主体倾向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知识传播可以跨越更远的地理距离,国际合作比例更高。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合作伙伴多,合作关系的变动较大,网络稳定性更弱;创新模式是干中学,主体倾向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合作;知识传播对地理距离更敏感,邻近城市合作比例高。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作为指导技术创新探索的高阶力量,科研合作网络往往在企业内外同时存在,并对创新质量产生综合影响。利用2007—2019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相关数据,基于双层网络构建视角从企业层面重点考察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位置与创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可以促进创新质量提升;企业所在外部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度与创新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占据水平对创新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一方面使得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中心度与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更加平坦,另一方面促使结构洞与创新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结论丰富了科研合作网络相关理论,可为企业合理构建内外部科研合作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抱团研发现象出发,运用基于模块度Q指标的GirvanNewman算法,动态识别发明者合作创新网络社群。通过社群动态追踪,将社群结构动态定义为社群成员流动和社群经纪人稳定两个维度,利用负二项模型,在网络位置的调节作用下,考察发明者所处网络社群结构动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明者合作创新呈现明显的动态社群结构,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社群经纪人稳定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发明者所处网络核心位置及结构洞位置均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负向调节社群经纪人稳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负向影响社群经纪人稳定对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研发抱团行为,为创新网络治理和网络权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创新网络是企业获得外部关键性创新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平台。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风格是影响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学习、角色认知、社会交换、嵌入性等理论为基础,将心理距离纳入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中,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381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道德公平、角色界定、权力分享分别对关系稳定型、合作满意型、创新能力提升型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距离对道德公平、角色界定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对权力分享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作用机制研究为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供了新路径,对企业与外部组织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二玲  史焱文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12,32(11):113-119
基于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框架,通过对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91家农户和46家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创新体系可以看做是由创新主体、创新网络以及创新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外地同行企业对农业集群创新起主导作用,而传统农户仅仅是用祖传技术或模仿;本地企业中创新地位异质性较高;政府在农业集群创新中的直接作用较小,但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合作网络来说,知识网络呈多核心结构,网络集中度和密度均较高。与农区制造业集群相比,农业创新更加依赖外地同行企业和市场需求,更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创新网络是企业获得外部关键性创新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平台。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风格是影响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学习、角色认知、社会交换、嵌入性等理论为基础,将心理距离纳入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中,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381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道德公平、角色界定、权力分享分别对关系稳定型、合作满意型、创新能力提升型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距离对道德公平、角色界定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对权力分享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作用机制研究为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供了新路径,对企业与外部组织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以黑龙江省为例,构建了石墨企业创新联盟网络,通过对石墨企业创新联盟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石墨企业间形成的创新联盟网络的联结关系互动频率低,占据结构洞位置的是在创新联盟网络中拥有较高研发能力的明星企业。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检验了创新联盟网络对石墨企业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得出了结构洞、网络规模与石墨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中心性、网络密度与石墨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邻近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间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作为截面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总结其结构演化特征,并用负二项式重力模型,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生长呈现择优、邻近连接态势,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技术合作是主要网络形式,网络结构呈现"骨干网+区域网+专业网"三网镶嵌局面。(2)网络连接主要依托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彼此紧密合作,构成整体网络的骨干网;网络生长主要围绕中心城市联络周边城市和技术关联城市,促成城市群创新网络(区域网)和专业技术创新网络(专业网)。(3)城市间技术合作受城市自身创新能力深刻影响外,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多维邻近性分析框架对我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②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③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师生学术群体的网络研究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学术群体是中国教育体制下颇具特色的非正式组织,它既没有正式的层级结构,也没有明文规定的组织制度,而是通过师生关系作为连接纽带形成的一种相对松散的群体,其目标是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和培养高层次研究人员。以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提供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网络研究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案例中的咨询、沟通、科研合作和友谊网络进行了核与外围结构的分析,并考察了群体成员获取帮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网络化是城市群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创新网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并结合Ucinet、ArcGIS软件,分析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探究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日益提高,城市间创新联系显著加强;②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早期单核心演变成中期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石家庄为重要支点的“1+2”空间模式,再到中后期的“多中心、多层次”创新格局;③QAP非参数实证分析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正向促进创新合作,而知识邻近对创新合作具有负向作用,经济邻近与认知邻近仅在早期对创新合作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2)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3)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独占性可表征创新合作群体对于自身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分享程度,决定着创新合作群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创新成果中获利。创新独占性具有外部排他性和内部互补性的显著特征,有必要从技术创新网络视角出发,审视创新子群间相互关系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机理。以参与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权力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与创新独占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受知识势差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20.
周国华  李施瑶  夏小雨 《技术经济》2020,39(3):10-19,29
针对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中各类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复杂网络、公共品演化博弈等理论构建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对网络的合作行为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协同创新合作需求不同时,利益分配结构要有所区别;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考虑企业的投入与重要度可以减少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当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调动骨干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来提高网络整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