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是以企业集群为主体的特色区域经济。近年来,随着集群的发展,群内企业纷纷选择外迁以实现更进一步的扩张。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集群企业迁移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合作共生的视角进行的研究。借鉴合作共生理论,提炼了迁移影响合作营销的4个维度,即依存度、信任度、贡献度、沟通度。在对永康五金集群企业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迁移对合作营销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化产业集群又是世界各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运作形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应是:在企业层面,推行面向环境的设计;在系统层面,集中研究集群内网络循环性、产业多样性、产业价值链等,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循环。研究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问题,旨在建设生态化的医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集群升级机制是产业集群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不容忽视的是,尽管目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或本地嵌入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升级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仍缺乏针对中国转型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的系统研究。基于此,以中国产业集群中的焦点企业为研究切入点,以焦点企业三重网络嵌入为视角,针对焦点企业网络对集群企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焦点企业的业务网络、知识网络和政治网络的合理嵌入不仅有助于焦点企业自身的升级,对于群内其它企业的升级及产业集群整体升级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系对集群企业合作形成的影响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经济学、管理学及经济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以广东省一个产业集群为研究个案,从动态视角探讨我国内生型集群发展过程中,社会关系对集群企业合作形成的影响及演变。研究表明,随着商品、要素流动,社会关系促进集群企业合作形成的功能不断下降;这种变化是制度结构对集群环境变化所进行的一项适应性调整,是一个积极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众多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等现实困境,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当务之急,而加强产业集群网络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则是形成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心理感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仅仅从基于集群内企业经济交易关系所形成的集群物理网络结构或者是企业互动学习行为等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学习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剖析隐藏于集群内企业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即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由此,文章以对集群企业间存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释与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集群企业心理契约、信任以及网络学习效果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概念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从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的视角对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学习效果的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集群企业如何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是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焦点,基于知识观从网络视角解析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首先对集群企业网络研究视角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知识网络、组织学习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机理与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通过集群知识网络不断获取知识资源并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资源是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从资源禀赋视角出发,研究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结构,从类型和规模两个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资源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资源由市场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构成;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对市场资源需求明显高于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技术资源需求明显高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不同规模集群企业资源需求呈现“倒U”现象,中型企业资源需求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绿色经营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循环经济环境下企业绿色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产业集群经营绩效评价范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关于循环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据此,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三者作为三元目标约束条件,建立了产业集群绿色经营绩效评价模型,阐述了基于模糊数学评价的产业集群绿色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应用途径,并以重庆市化工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及其社会资本竞争优势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华  詹霞 《经济师》2007,(11):206-207
文章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它随着企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成长发展而不断演进,据此提出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剖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的创新机理。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视角,结合知识获取理论研究,阐明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与创新机制。从企业衍生、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和人员流动等方面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渠道;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的知识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日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发展趋势,通过对集群演进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任何一个自然成长的产业集群,都有一个或几个焦点企业在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现通过焦点企业的视角,探究产业集群演进的微观机理,指出焦点企业在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3):171-174
中卫型企业集群又称为"轮轴式集群"、"主企业领导型集群"。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卫型企业集群在集群知识共创和联合创新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自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对中卫型企业集群核心企业及其创新角色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卫型企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及其特征,界定了中卫型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从网络结构的视角构建了中卫型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经济技术要素和生态资源要素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效益模型,并且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视角,研究了集群生产和循环生产这两种产业生产组织模式的企业效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集群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循环生产,而循环生产的生态效益又显著优于传统集群生产.基于上述各自的优点,提出了能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优化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该模式是构建西部地区绿色增长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巾 《当代经济》2008,(7):106-107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国内产业集群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台州的产业集群也得以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从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网络互动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入手探索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作为集群情境下企业网络的子网络,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两者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对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是认识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选取常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式案例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社会关系的搜寻改变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关系的搜寻与选择改变经济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进入中国,外资企业的集聚现象越加明显。这种集聚不仅给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也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总结了韩资企业在华投资集群现状,运用社会经济网络决策模型分析了韩资企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概括了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三个特点,并进一步阐述韩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为克服社会网络负效应,在华韩资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集群情境下企业网络的子网络,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两者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对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是认识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选取常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式案例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社会关系的搜寻改变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关系的搜寻与选择改变经济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各级政府为发展集群经济,着力制订了各自的政策和规划;然而很多政府部门都对集群的具体含义以及如何发展集群缺乏清晰认识.本文通过对几种集群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多数集群经济活动形式的主要差异,进而从资源观的视角区分了两类集群:即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对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区分,不仅对区域内的企业有意义,而且对于区域的经济主管部门以及公共政策制定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毅 《经济论坛》2013,(11):106-111
本文跳出传统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法学研究视角,从经济平衡视角研究知识产权资本化的生产、商品、货币化过程。强调集群创新网络发展战略是知识产权资本化战略的重要基石,并结合集群创新网络机制对有效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进行了全程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开展集群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理论上说,集群研究不仅传统经济学提出诸多挑战,而且将实现经济学研究视角从“竞争经济学”向“合作经济学”,从“企业-市场”二分法向“企业-网络-市场”三分法,从正式制度向非正式制度三大转移。从实践上说,集群研究既为现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维构架,又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