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现象。可分劳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与技术进步相伴的资本投入也对劳动起到了替代作用。在经济活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对称性,是我国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3.
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云南省1978~2007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投入与技术进步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增加是近3O年来云南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而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足。表明目前云南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最后,提出了加快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和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R&D投入可以生产出新知识,知识积累形成知识存量,知识存量又推动了技术进步,并进一步引致经济增长。基于新增长理论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设定,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扩张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而后根据我国现实经济数据,在向量自回归的框架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各类因素对我国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对我国知识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对我国知识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认为,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中R&D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叶樊妮 《经济与管理》2010,24(7):10-12,42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运用OECD推介的增长核算方法,对我国1995-2007年的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估算,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是依靠投入要素的增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1991~2006年间数据,运用边限检验理论对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短期来看,上期GDP增量和本期企业R&D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从长期关系看,企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正,而政府R&D投入、金融机构的R&D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负。  相似文献   

7.
运用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投入对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21%,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27.35%,技术进步贡献率仅为11.44%.兵团工业经济呈粗放式的增长,资本投入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最后,分别从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角度提出了促进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索洛模型法估算出我国1978-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动因作简要分析,以考察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效率。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卓有成效,技术进步效率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在总产出中的贡献率为32。96%,仅次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投入贡献率高。另外,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适中,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较为适应,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急需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十分必要。对1990~2010年我国各省区主要生产率进行四元分解,研究发现,绿色技术进步对我国省区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绿色技术效率的恶化则阻碍了省区经济增长。绿色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是导致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绿色技术进步则对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东部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各省(区、市)之间科普的非均衡发展现状,指出区域科普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科学技术普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制度的实质性创新,而科技进步必须进行相应的科技投入。在既有的科技投入主体中,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地方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籍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本文检验了新疆财政科技投入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疆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没有出现"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在举国科技援疆之际,新疆应该积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吴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3):120-124
首先,分析了全球科技投入规模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科技投入规模的分布结构与变化特征。其次,采用弹性系数法,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然后,对中国科技投入规模进行预测,结合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变化趋势,采用GM(1,1) 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最后,提出了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预期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4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高达21.5%,其中,1991—2001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21.3%,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1.47,2002—2012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3.1%,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2.04。预计2020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将达到27 312亿元左右,中国有望从“世界科技大国”转变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5.
应用DEA方法测算了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应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因素。针对福建省306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项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存在规模偏小、投入要素配比不尽合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市场需求与推广载体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建立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需求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投入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依据山东省2001—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工具,对科技投入各指标与山东省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科技投入与服务业经济增长呈现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科技人员比R&D经费支出对山东服务业经济增长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支撑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已不在于人、财、物的大量投入,而在于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通过论述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说明在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加速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芳  李炳军 《技术经济》2010,29(12):74-76
本文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7%,仅次于物资投入的贡献率,而劳动投入和土地的贡献率却很小;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来看,"十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5.08%,但没有呈现规律性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appli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economic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to the thirty provinces in China's post-reform economy. The four attributes of economic growth are input growth, adjusted scale effect,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growth.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with a translog production and incorporated with human capital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growth attributes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put growt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economic growth and human capital is inadequate even though it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scale effect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s statistical insignificant in the sample period. Th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post-reform China economy is the need to promote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存在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困扰,表现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入的增加,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经济比例关系没有理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等。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增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的转化,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障增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