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信贷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严重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本文重点梳理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漏、弯、窄、堵"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如何修复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上市银行数据为样本,通过对行业信贷配置结构的考察,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相对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银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银行能够有效识别不同行业的风险状况,减少高风险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入,增加低风险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入,进而降低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银行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更低的质押或抵押担保的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占用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并在政府负债过程中参与银行信贷资金的租值分割.由于负债运作缺乏透明度,在分割中会产生租值耗散及福利损失等问题,不利于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本文以融资平台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在“借管用还”各环节的租值分割、转移及耗散问题.从国家审计视角阐述了如何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租值耗散,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地方政府债务挤占银行可攫取的租值会增加银行分割租值的意愿,不利于企业发展;二是在对租值的分割中,内部人控制分割是低效率的,外部人控制分割依据融资平台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三是地方政府负债是对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的矫正和地方官员晋升制度的扭曲;四是国家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是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希望从租值耗散视角为国家审计治理地方政府债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上海和重庆在2011年实施的房产税试点政策,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房产税政策能否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房产税政策能够有效地遏制地区房地产业新增产值占GDP的比重的上升,促使实体企业回归主业,增加实体投资,实现促进实体经济朝着"脱虚返实"方向发展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进房产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并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实体企业进行更多的实体投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实体经济关键技术突破能否成为吸引资本回流,引导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抓手是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金融加速器"且引入共生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人工智能要素的多层嵌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以及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数据,对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关键技术突破在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上的作用效果及产业链技术共生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于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生产环节还是非智能化生产环节,相较于传统的通识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均能更好地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在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中长期内引导实体经济各部门形成互惠的共生关系是充分发挥关键技术突破在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上重要作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债务企业会计信息是银行贷款决策时的关键依据,实践中银行对于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关注也是影响债务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对银行贷款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企业盈余质量越高时,贷款利率越低,贷款期限越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盈余质量与企业债务违约率显著相关,也就是说,盈余质量有助于银行预测债务违约,由此揭示了银行在贷款决策中关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方官员行为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返实"。使用中国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地方官员任期之间存在U型关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在第三年末降至最低点,随后又逐年上升。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官员在任期的不同阶段,对当地实体投资的引领强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大小及企业感知到的政策稳定程度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证明了地方官员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借助"沪港通"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克服以往跨国研究中事件识别误差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偏误等问题,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境外投资者被动"用脚投票"与主动"用手投票"的内外部双重治理来实现的.拓展性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是市场套利,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实现了价值创造.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鼓励成熟的境外投资者入市,并引导机构投资者实现真正的积极股东主义,促进资本回流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国有资产运营与管理的立法空白,并对其今后的实施产生深远影响.该法的颁布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出资人法律地位、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国有资产转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但该法在立法范围、国资委监管职能、高管薪酬等方面还有待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2.
13.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在高校普遍注重内涵发展的当前,要求高校资产管理必须走上精益化的发展道路。“五个一”是统一的有机体,是适应现代高校资产管理要求的科学。从固定资产管理的技术层面,可以分析如何建立“五个一”框架,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产和企业资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资产是指有用的、稀缺的、具有产权归属的资源;其形态包括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企业资产是指有用的、稀缺的、产权由企业拥有的资源,广义的企业资产形态包括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对于公司制企业,企业资产产权由公司法人所有;资本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用于价值增值过程的资产;而企业资本则是企业资产中用于价值增值的那部分资产.  相似文献   

15.
16.
张纯威 《财经研究》2003,29(2):17-23
处于“影系统”中的金融资产价值的虚幻化、金融资产价格的自我膨胀以及外部传染是一国发生金融危机的三个基本原因。因此,应以能灵敏反映金融资产价值的虚幻程度、金融系统自身的涨落和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及其承受力为标准来选择预警指标,并运用经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来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将公允价值运用于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使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慧 《技术经济》2006,25(7):94-96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表现和创造价值的源泉。无形资产分析评价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的目的和特点,对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的内容框架和指标,从投入、产出和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构想,最后分析了分析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资产到创造性资产--创造性资产的定义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10几年内,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对跨国公司的重要性同知识和持续创新能力相比在不断下降.邓宁认为后两者与前三者自然资产完全不同,为创造性资产,它们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对创造性资产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综合提出了创造性资产的7个特征,以期为以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 《经济与管理》2005,19(1):66-68,86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工具介绍到中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理论上的争论很多,实践上却只是零星 的、个案的,且以跨国资产及实体资产证券化为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最低资本金配置对其资产风险程度 反映更加敏感的背景下,也许不良资产证券化能为中国将来大规模开展资产证券化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