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中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早已出现饱和状态,蔬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蔬菜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虽然中国蔬菜出口的绝对量很大,但与其他蔬菜出口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蔬菜产业出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吸收了中国蔬菜出口量的40%左右。因此,研究中日两国的蔬菜贸易可以为双边蔬菜贸易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文化贸易国际比较表明:中国文化贸易在贸易出口和国际文化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就文化创意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而言,中国之于日本具有微弱优势,韩国之于中国有普遍产业发展优势;就文化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说,韩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日本比较优势减弱,中国一直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社会文化信仰的挖掘和展示;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注重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正外部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反哺。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时期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以来,我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价格波动上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稳定增长,贸易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蔬菜产业仍面临重大挑战。"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市场平稳运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经营主体市场把控能力,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原来种植粮食的土地改种蔬菜,随着生产技术、流通技术的改进,蔬菜生产区域和生产周期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而国际市场开放导致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国内外共同冲击引发国内蔬菜产地间激烈竞争,各地开始寻找适合本地的品种,各种生产者组织和销售组织纷纷成立来拓展销售空间,蔬菜主产地逐渐形成并发展,结果是蔬菜供应更加丰富,品种更加多样,而蔬菜产业的兼业化、老龄化突出.本文通过对日本蔬菜主产地形成及发展变迁的介绍,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中国各农业大县在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胡君茹 《时代经贸》2016,(13):23-25
中日茶叶贸易往来已久,建立了良好的茶叶贸易伙伴关系,日本一直是中国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但是日本茶叶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对中国茶叶出口日本造成了影响。本文在分析2005年到2014年中日茶叶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惠宇 《当代经济》2017,(36):12-15
本文利用中国与日本第进出口贸易数据,分别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以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与日本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并对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动因进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通过EVIEWS7.2最小二乘法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GDP的提高会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从促及和制约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和中日两国较近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日本消极的对华政策,中国落后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模式阻碍了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保护优势产业,扶持弱势产业,引进技术、资金、人才,企业在生产技术差异化的产品的同时要为产品带来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才能在产业内贸易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国与主要对虾出口市场 2003-2017年的对虾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市场的经济水平、中国的对虾产量以及 APEC成员对中国对虾的出口有着促进作用。中国与各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以及对虾疾病 EMS对对虾的出口有着较弱的阻碍作用。并根据引力模型测算了各出口市场的贸易潜力。其中美国等 12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再造型出口市场。加拿大属于潜力开拓型出口市场。日本、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巨大型出口市场。根据分析及测算结果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对虾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现有文献的拓展和应用,本文给出了一个理解中国附加值贸易发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OECD/WTO的TiVA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出口中,本地附加值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88%降至2005年的64%。此后,这一比重缓慢回升,至2009年达到67%。从产业角度所作的分解显示,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走低(回升),主要是产业内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提高)造成的,而出口行业构成的变化则是第二位的因素。从国际比较来看,行业内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偏低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行业构成偏重于本地附加值比重低的制造业则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印度的主要因素。另外,直接附加值比重偏低,也即出口行业自身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有限,是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总体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静  刘友金 《当代财经》2012,(5):94-105
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包括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7年-2009年中美贸易中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得出如下结论:中美贸易中中国大部分行业污染贸易条件均大于1,且呈不断恶化趋势;出口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的产业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越小,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污染品并无必然联系;美国对华FDI转移并未引起美国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而全球FDI向华转移使得"污染天堂"理论在华成立;中国出口CO2排放速度低于其出口速度,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改变中国污染顺差国的地位,中国需加强对美国污染品的进口,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加快对价值链高端清洁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0—2003年为考察时段,从总体和产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评估。通过对各经济体出口增长来源的分解,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张越来越依赖于需求拉动的作用,而从需求方面看,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已替代了日本。东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加紧密的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正在形成,这为今后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利益来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果蔬业出现了流通不畅、交易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损耗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交易费用的视角,运用SCM理论对当前我国果蔬市场存在的几种模式,即种植者直接参与的初级市场型流通模式、合作社参与的半市场型流通模式以及一体化型流通模式进行效率分析,论证果蔬产业流通市场存在交易费用过高、供应链条过长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型果蔬市场流通模式.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资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直接地避免了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外资流入提高了均衡状态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这又起到了避免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的作用。对于转轨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具有增量调整之功效,而产品国际间流动则加剧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能得益于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2005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虽然最后在双方的七轮谈判中暂时得到了平息,但尚未真正根除.通过对其简单回顾,分析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成因产生的实质性问题,并从中总结了以下三点启示:调整纺织业的出口战略,实现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是解决中关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关键;在加强与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沟通中,寻找打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同盟军是减少中关纺织品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论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我国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各国政府都把推广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是一个前沿领域,能否在这个领域取得主动,关系到整个生物产业的发展问题,采取全新的贸易战略和措施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顺差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美国及东亚诸国对华产业转移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其实质是我国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由此引发了对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跃雪 《经济经纬》2003,(4):113-114,120
中国入世后,国际贸易环境因此得以改善,中国的优势产品出口空间得以扩展,与此相俘相生的是进出口企业对中长期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强烈,然而,现实的贸易融资无论从形式上、业务量上还是法律的健全上都无法和市场的要求相匹配,中资银行留下的市场空白外资银行来补,中资银行已有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来抢,现实迫使我们集中人才优势,培育黄金客户,完善法律法规,在控制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前提下.使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和外资银行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出去"的产业和产品定位无意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竞争关系,但作为新兴发展中经济大国,中国对外经贸活动不仅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格外关注。非洲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低品质的投资和贸易对当地低端产品形成冲击,一方面影响中国形象,另一方面由于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中方也得不偿失。相应的中国"走出去"战略应该调整投资和贸易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多输入资本密集型、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产业;避免对非洲国家的低端产品和就业产生竞争。本文以南非的纺织业市场为例,通过计算1990-2010年行业比较优势指数、边际行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南经贸合作的竞争和互补关系,结论发现,中国在南非的纺织品投资和贸易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升级。为此,中国需要利用优势,吸收当地劳动力,放弃低端市场,占据高端市场,在竞争中促互补。  相似文献   

18.
家具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出口产品,但频繁遭遇贸易保护,有必要对中国家具出口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选择了出口贸易额、出口地理方向、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五个指标对中国家具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家具出口增长迅速,但存在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中国在家具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家具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家具出口企业应该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出口的比重,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并发展一般贸易以替代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出口贸易视角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童霞  吴林海 《现代财经》2007,27(12):63-66
本文从中国出口贸易的视角评判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从而得出了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路径选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在若干个优势产业领域中能够主宰或影响国际标准,形成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某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