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但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削弱了这一影响;股改前后股权属性与现金股利的关系均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而这一变化与股权属性没有显著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改的目的正在初步实现,但由于股票全流通时间较短,其更明显的实施效果有待于在以后较长时间的资本市场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顾莉 《时代经贸》2008,6(3):164-16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美萍 《生产力研究》2014,(1):46-51,14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流通股比例增加、股权集中度下降和国有股比例降低,文章采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改限售股的逐步解禁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的下降和国有股比例的降低并未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显著影响,而流通股比例的增加却有显著影响,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而仅仅改变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掠夺方式。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王喆 《时代经贸》2008,6(12):10-11
本文以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作为股票流动性的度量,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没有影响公司的杠杆率,上市公司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圈钱"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的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且股票的流动性越大,公司的杠杆率越小,即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融资市场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前后3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并购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能从整体上提升市场并购的效率,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富增长。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到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后股权分置时代.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中,以行业数据为样本的专门性研究很少.本文以2008年度发放现金股利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关度不高,每股净资产与每股现金股利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王喆 《时代经贸》2008,6(8):10-11
本文以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作为股票流动性的度量,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没有影响公司的杠杆率,上市公司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圈钱”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的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且股票的流动性越大,公司的杠杆率越小,即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融资市场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梁丽星 《生产力研究》2006,(8):72-73,122
文章试图通过亚宝药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实例分析,展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及股东权益变动情况,从而以数据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两类股东的影响和股权分置改革对某一上市公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底国务院确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从国内目前研究来看,研究旅游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文章很少,运用整体分析、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近十年旅游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呈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特点鲜明并支持股利信号传递理论;相关性分析表明旅游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相关性,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货币资金之间呈正相关性,每股现金股利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性。这说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规模、货币资金量、资本结构对其股利分配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年度红利公告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不论是首次分红还是一般的年度分红 ,现金股利所引起的股价异常收益显著小于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 (即现金和红股 )。此外 ,现金股利作为首次分红支付方式不受市场欢迎 ,其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值。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纯净性 ,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 ,排除了除息除权日的溢出效应、大宗交易所引起的股价偏差及红利公告期间风险要素增加的影响。此研究回答了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公司红利政策与市场价格及交易额的相关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派现行为下的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派现与控股股东利益转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将现金股利作为利益转移的方式之一,控股股东控股优势越大,公司派现意愿越强,派现水平也越高;派现意愿与公司上市年限负相关,而与上年配股情况正相关;此外,债务和股权制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利用派现政策实施的利益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14.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dividend tax policy using a life-cycle model of the firm, in which new firms first access equity markets, then grow internally, and finally pay dividends when they have reached steady state. We find that unanticipated permanent changes in tax rates have only small effects on aggregate investment, since macroeconomic dynamics are dominated by mature firms for which dividend taxation is not distortionary. Anticipated or temporary dividend tax changes, on the other hand, create incentives for firms to engage in inter-temporal tax arbitrage so as to reduce investors' tax burden. For example, a temporary tax cut – the type most likely to be enacted by policymakers – induces firms to accelerate dividend payments while tax rates are low, which reduces their cash holdings and makes them capital-constrained when larg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rise. This can significantly lower aggregate investment for periods after the tax cut.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EPU) on the Australian firm investment activity.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PU and the firm investment over 2002 to 2017 period. Our main results remain unchanged after several endogeneity test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relationship becomes pronounced for firms if their headquarters located in small states, firms with more tangible assets, higher operating cash flows and cash holdings, higher profits and leverage, but firms with fewer dividend payouts. Our paper sheds lights on the unique attribute of the impact of the EPU on the Australian firm investment activity and offers important policy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The economics of dividend policy has focused on the single tight narrative that dividends keep managers honest, mitigating concerns that they over-inves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ritique of that agency narrative, arguing that pressure from short-term focused investors, executives and board members pushes the firm into preemptive actions of returning too much cash via dividends. We analyze three channels of influence for investor pressure through 1) threat of takeovers, 2) shareholder value orien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asured by director independence and board equity incentives, and 3) trading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patterns. We find that firms adopt a higher dividend payout to discourage takeover bids. Also, FTSE 100 firms, that are most focused on shareholder value governance in the form of equity-based compensation and a higher shar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display a higher dividend payout. Frequency of trading and ownership by transient investors seeking current profits also predict increased dividend payout. Traditional agency theory, focused on dividends as a tool for managerial discipline, is not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which rather support a narrative of short-term investor pressure on firms irrespective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司财务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同股不同权”而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国际上对股权结构主要从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方面进行探究,而我国关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研究表明:我国非流通股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偏好股票股利。国外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则相反。至于股权制衡度,欧洲与亚洲亦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2007-2010年的四年中,中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呈现出平稳的态势,上市公司派现与不派现的数量大致相当;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先升后降;盈利能力不是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首要决定因素;尽管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对控股股东有着比较重要和明显的制衡作用,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还是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每股货币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没有正相关关系,成熟市场的所谓债务协定约束现金盈利的说法在中国并不存在。为此,应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改革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提高股利决策的稳定性,彻底取消红利税。  相似文献   

19.
李翔  邓可斌 《经济前沿》2014,(2):132-147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或与第一大股东接近时,外资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和隧道效应抑制作用会消失。无论是改变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度量因子,还是使用更为保守的样本,这一结论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20.
王峥  叶莉 《技术经济》2020,39(3):30-36
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了高管团队特征(规模、年龄、性别、学历背景)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规模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企业管理团队人数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而管理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现金股利分配率。说明更高学历的管理层认为,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股利支付水平。男性管理层和女性管理者对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越集中,管理者的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会被弱化。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会显著削弱管理者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该实证结果也印证了上市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理配置提出可以借鉴的依据以及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