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 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 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 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 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 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 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 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 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 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 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 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2.
:中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也名列其中。坐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风景名胜区在诞生起源、演进主线、认识论与方法论、核心价值与功能特征等诸多方面,有着自身内在的特质。只有建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的景观生态资源特征优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展的3个阶段,解说了世界遗产与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对应关系。并在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的情况下,尝试借鉴世界遗产价值评估对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分类分级进行完善,识别风景名胜区强调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和特色,指明国家公园体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资源并带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有丰富的乡村景观,但其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还存在不足。文化景观研究以动态整体的视角解读景观价值,评估景观质量,准确把握景观特征和演进规律。欧洲国家的乡村景观研究起步较早,以维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延续历史文脉特征为重点的景观解读与评估方法有助于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从自然、文化、经济、社会与美学等方面梳理了乡村景观价值及其载体要素,分析了欧洲国家典型的乡村景观评估方法,以期为中国乡村景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湘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湘江流域地区为例,通过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的方法,运用Arc GIS9.0软件与Fragstats3.3软件,提取出湘江流域地区1980、2000、2010年景观类型图,定量分析了湘江流域30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湘江流域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80—2010年湘江流域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30年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田与林地景观面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30年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2水田与林地斑块数目增加,破碎度增大。旱地景观破碎度下降。其中,水域变化最显著。湘江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增加,优势斑块的连通性下降,景观优势类别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减弱。3湘江流域总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较前20年衰退更快,这将给湘江流域地区带来一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认为,需加强规划布局管理,合理配置景观资源,实现湘江流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巢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利用1991~2001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数量和流向特征以及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巢湖流域近10年来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以耕地和水域为主,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建设用地占用是巢湖流域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在流向转移过程中,主要集中在耕地与其他地类的相互转化上。巢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2年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水域和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变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除了巢湖市以外,其他地市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与该地市面积之间成统一关系。肥东县和无为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大,巢湖市2001年之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已经是一个较为全面和成熟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以经济和货币价值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但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等问题没有在现有的研究中得到解答。"景观服务"是基于景观作为空间人类-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传递系统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促使景观变化、多功能化带来的附加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参与式制图是目前景观服务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景观服务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给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学者对景观服务研究的关注度较低,借鉴相关学者对参与式景观服务评估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具体案例地的景观服务指标体系,将成为景观多功能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景观感知的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IBM SPSS处理数据,测量不同调研对象对于"熊猫谷"景观游憩价值的感知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熊猫谷"最重要的游憩价值为生态价值、治疗价值和未来价值;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与景观游憩价值具有相关性;基于重游意愿的游憩价值感知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揭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多重游憩价值特征,可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公众教育、教育旅游和游憩示范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郭晶  马珍云 《海洋经济》2019,9(4):55-62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无法由市场直接体现的效用价值量化为货币价值,是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资源合理利用和补偿、环境价值核算等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本文基于我国现有研究,分别从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分布、评估类别、评估技术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现状,识别出当前的研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增长迅速,尤其以上海、山东、辽宁等沿海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湿地和海湾海滨生态系统的研究最为密集,其中对使用价值的研究远远超过非使用价值;条件价值法和旅行成本法是主要研究方法,两种方法都以游憩价值评估为主;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江  张月 《技术经济》2019,35(8):17-24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专利文本挖掘、聚类分析和技术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R-stideo软件和Loglet Lab软件中的统计分析工具,针对煤化工技术进行技术群组分类及趋势预测研究。研究表明:煤化工技术可分成六大技术群组,即污水处理技术群组、煤气净化技术群组、煤气化技术群组、传统煤化工群组、污染物监测技术群组以及煤液化技术群组。传统煤化工技术专利申请量已进入下降期,表明传统煤化工技术进入衰退期,未来向更加清洁的新型煤化工方向发展;煤气净化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煤液化技术等,经过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期,市场空间巨大;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染物检测技术作为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污水处理技术正朝着更加高效、更加环保以及方法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煤气净化技术正向着更加经济、环保、可靠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从城址变迁、城池形态、水网体系、水利营建、功能格局和城市意象6个方面探讨因水而生、因河兴市、因市而荣的古城风貌特征,以期为济宁运河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及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14.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 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 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 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 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 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 和缺失的现象,从延续古城自然价值认知和拓宽古城多民族文 化传承渠道两方面提出改善策略,以期延续山、水、城、人和 谐共生的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 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 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 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 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 “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 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 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背景下,进行满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 供需、景观质量及绿色人本服务能力的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设计 研究,对于促进公园健康更新尤为重要。以金鸡山公园为例, 基于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和基础设施使用多维度协同的视 角,进行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路网设置及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 明:1)对于步道选线,各因子的相对重要值由大到小为公园使 用人群密度>醒目度>视域>相对距离>生物多样性>出现概 率>地形地貌>相对坡度>水文条件>用地现状;2)与原有步 道设置相比,基于生态敏感度、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空间使用强 度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步道选线及路网设置,其分布的网状结构 更具有侧重点,且对于成本因子较高区域的避让会更胜一筹。 选择成本指数值最低的步道路径设计能兼顾生态保护、景观视 觉质量、基础设施使用的要求,从而科学提高公园综合绩效水 平,也为城市山地公园精细化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