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为实现对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水平的分析和评估,在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能力成熟度模型基础上,构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将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程序级、规范级、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等级,基于医院内部大数据治理特征,建立包括三级指标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用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和评价方法,量化评估两个三甲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的成熟度。结果表明,两种赋权方法下两家医院的大数据治理能力水平均处于规范级,与两家医院大数据治理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未确知测度理论与信息熵权相结合,可以平衡指标测量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建立的模型能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带有片面性,本文应用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长江近两年水质状况,定艾了指标的区分权重,建立了基于指标分类权重的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各观测站点的水质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与未确知测度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方法仍不能帮助我们准确评价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通过熵权度量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在此基础上应用未确知测度模型确立电子政务网站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改换了识别准则并增加了排序。最后,通过实例阐明了该评价方法严谨、精细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综合选取指标,采取熵值法赋权分析,对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评排序,通过数量测度、质量测度、综合测度三方面指标体系,比较西部大开发前后西部各省的城市化水平,以城市化角度客观评价西部大开发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柔性的有效测度是供应链发展柔性战略能力,实现柔性与效率水平均衡的前提和基础,但已有的研究由于对供应链柔性内涵的理解没有达成一致,导致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云理论的供应链柔性测度方法,强调在分析供应链柔性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根据供应链类型进行针对性构建供应链柔性的评价指标的构建。并提出了供应链柔性测度具体步骤,包括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云重心理论求出各指标的云模型表示,以及通过与理想状态向量的加权偏离度来衡量供应链柔性的大小,以提高供应链柔性测度结果的准确性。论文最后通过某汽车供应链柔性的实际算例,验证了测度方法和实施步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四要素发展链各阶段强度和技术促进机构有效性两个方面,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企业技术发展基础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寻找一种较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2015,(11):54-61
从资源投入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孵化产出能力和运营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链条式发展模式"下孵化器运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评价指标间关联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NP法、熵值法和离差最大化法,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评价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的3家孵化器为例,运用提出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对其运营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罗庆朗 《技术经济》2020,39(2):185-191
客观准确地测度创新能力是制订科技政策、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创新测度方法的形成完善是创新认知和创新理论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者共同演进,先后出现"创新线性模型""创新体系""创新生态系统"等创新理论;在创新测度实践中则有"投入产出法""综合指标法""DEA效率评价法""数据挖掘法"等与之对应。依托"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在数据集成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法将是创新测度的重要趋势和方向。数据挖掘法是对其他测度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有效整合不同方法下的测度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测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企业知识创新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企业知识创新风险的基础上,介绍了未确知理论用于知识创新风险分析评价的步骤方法。通过建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构建未确知测度矩阵,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例演示了操作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对企业知识创新风险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组织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及组织资源、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等各个方面,构建了组织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用粗集对评价指标进行约简,去除冗余指标,然后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组织柔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户外公共生活空间。由 行道树和街谷构成的林荫街谷空间对改善街道空间微气候和 调控冬夏两季热舒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安2组城市 “单拱”型林荫街谷空间进行冬季微气候实态测试,分析归纳 林荫街谷冬季动态热环境的气温变化特征,将“相对热舒适” 区域划分为“冷区”(不舒适区)、“暖区”(舒适区)、“日 晒区”(愉悦区),并建立2种热环境动态变化模式,同时基于 人体热健康“动态热适应”原理,提出冬季面向健康热环境的 街道空间调控策略,对以西安为代表的建筑气候区划中的寒冷 地区街道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 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 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 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 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 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 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 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 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 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压缩了行道树生长的环 境空间,阻碍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与循环,增加了行道树生长 的难度。探究街道种植环境对行道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完 善行道树种植设计与栽培管理技术,改善城市街道形象,提 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弹性的有效途径。利用 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试验站,通过对移植后的银杏生长势的评 估、叶性状参数的测定、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得出,行道树 生长受硬质铺装等人工覆盖面的显著影响,生长量普遍降低 了50%;渗透性铺装能有效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行道 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和有效的降水补充通道,是道路建设 和行道树栽植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移栽初期,采取提 高土壤保水力和养分水平、增大树池体积的方式对银杏行道 树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步行街建设热的起因及正负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玉慧 《经济地理》2002,22(4):464-469
在城市特定地段限制机动车辆通行时段或取消其通行,形成商业步行街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又一热点。文章从满足我国居民高品位享受需求、改善历史名街现状、顺应都市旅游发展潮流方面分析了步行街建设热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商业街区步行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正、负面效应,提出了促进我国步行街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交通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产生了严重影响,而绿化隔离带可作为优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且经济地措施。基于实验测定评价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非机动车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并提出分层疏透度来表征样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绿化隔离带配置方式对街道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绿化隔离带可较好地改善街道空气质量,对TSP和PM10的消减效果较PM2.5好;颗粒物的消减效果与样带的植物配置结构有紧密联系,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物消减效率均与0~2m高度区间内的疏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干道上,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多配置结构紧密和叶密度较大的灌木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绿化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 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 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 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 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 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行道 树土壤的改良和精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组线性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公园使用特征有较大差异;空间上,城市建成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城市公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区位对公园使用的影响最大,而公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并不会对公园使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