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围绕国家提出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宗旨,本文研究适度降低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路径,提出养老保险缴费率膨胀系数概念和定量研究数理模型。本文提出,社会保障体制转轨的“成本叠加”、全社会代际交叠的“有限责任”、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可预期”是导致养老保险缴费率膨胀的主要原因和内在规律。定量研究发现,现存养老保险缴费率膨胀系数为944%,其中覆盖面膨胀系数为559%,遵缴率膨胀系数为369%,提前退休膨胀系数为016%。纵向回归研究发现,覆盖面的膨胀系数弹性为-015,遵缴率的膨胀系数弹性为-02,提前退休的膨胀系数弹性为0938。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是指把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后,从社会平均水平看,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月)各参与主体为城镇居民所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占工资的比重。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模型,根据模型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进行测算,对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率的适度状况进行了判断,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并分解了政策缴费率下调的宏观就业与产出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是促进宏观就业与产出增长的两个重要机制。实证分析表明,2019年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促进宏观就业增长约5.1%,宏观产出增长约11.4%,并且宏观就业与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配置效应。对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社保缴费率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员工工资,促进企业雇佣和产出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缴费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效应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制造业和中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同时显著。最后,缴费率下调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2.4%,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地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养老金计划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存在较大差距,这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依据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养老保险精算分析,并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认为将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分别由目前过高、过低状态分阶段向中间调整,最终统一为18%,是中国统筹养老金缴费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缴费率高达20%。企业缴费率过高既有制度设计的原因,也有历史原因。过高的企业缴费率在宏观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微观上不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制度上破坏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为有效降低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企业缴费率,同时增加居民收入,关键要由财政承担降低部分的缴费责任,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并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企业、农民工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在不影响企业合理利润,不影响农民工赡养抚养义务、基本消费需求以及不影响政府大额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本文认为18%-20%的缴费率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农民工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在不影响企业合理利润,不影响农民工赡养抚养义务、基本消费需求以及不影响政府大额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本文认为18%-20%的缴费率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性也较强。(3)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社会福利,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因此,文章为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缴费率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中人"、"新人"养老政策的不同及性别、退休年龄和工资收入的差异,可以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群细化为不同群体,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和企业年金缴费替代率精算平衡模型.利用保险精算技术分别对其目标替代率和缴费率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中人"、"新人"养老政策的不同、性别和退休年龄的差异及工资收入的高低对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和所需的缴费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最优的缴费率。最优缴费率与资本产出弹性α、未来效用的贴现因子ρ、人口增长率n、有效劳动增长率g、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λ等参数有关。结合中国现实,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例λ的不同导致个人最优缴费率的差异。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缴费率与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相比是偏低的;适当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不会影响在职者的当期消费,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因缺乏税收优惠政策而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将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年金缴费率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建立年金基金平衡模型,计算出为实现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政府应实行多大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对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最终得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以较小成本换来企业年金较大发展,并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现收现付制中,当前养老金缴费的减少对养老金的给付不一定有消极的影响。由于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取决于资本份额的分配和跨主观贴现因子,利用简化的戴蒙德的叠代模型证明,当生产资本权重较高和主观贴现因子较低时,当前年轻一代缴费率的减少会提高养老金的给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究竟能够负担多高的企业年金缴费是年金制度得以推广的关键所在。鉴于各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利润水平存在差异,本文按企业经济类型对企业进行分类,分别考察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的缴费能力,并结合职工个人的缴费负担能力,从供给视角对企业和职工个人能够负担的企业年金缴费率和所能达到的目标替代率进行测算,以期根据测算及实证结果为企业逐步推行企业年金制度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在现有的社保缴费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而外资、股份制企业具有较强的缴费能力,部分国有企业可以优先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法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申报的缴费基数、就业规模等决策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在给定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下,在法定缴费比例上升时,企业会减小申报基数;反之则增加申报基数。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缴费基数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商量的结果,并且法定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对不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1)当法定比例降低时,省份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逃费程度降低的幅度大于省份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企业。(2)当法定比例上升时,资本密集的企业相比于劳动密集的企业会更多地减少就业规模。(3)当法定比例上升时,非国有企业减少就业规模,而国有企业不会。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保障突出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诚 《财经科学》2000,(6):7-11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来源不足。为了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以职工工资总额计算的总缴费率必须等于失业率、离退休率、综合患病率等项之和。以国有资产切块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归还欠帐思路有诸多欠妥之处。通过“发债、征税、收租”的统筹解决办法有望建立起一个稳定、规范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其主要矛盾仍然是如何筹资和如何给付的问题。社会统筹主要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扩大覆盖面两条途径来增加基金供给,而现行制度却面临着养老金供给的两难困境。一是提高缴费率增加了基金收入,但不利于经济增长与扩大覆盖面;二是不同群体实行差别费率有利于扩大覆盖面,但加剧了养老金收支的失衡。经数理模型与实证分析,社会统筹缴费率应该保持适度水平,同时应该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别费率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建立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