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转轨时期居民收入差距、贫困与增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回顾了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基本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一种基于Lorenz曲线的不平等测度方法,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证明。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1992-2001年的不平等状况。对中国的不平等和贫困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不平等、贫困与增长的问题。结果表明,全国不平等增加主要源于城乡差距不断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主要因素;中国已步入不平等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行列,不同收入人群从增长收益悬殊。利用不同贫困线测度,发现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贫困状况估计并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之时,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平等问题。与收入不平等相比,消费不平等是对经济不平等更好的度量。因此,以消费不平等为研究对象,在对居民消费不平等进行多维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消费不平等呈现出倒U形走势,区域消费不平等不存在倒U形规律;收入不平等通过预算约束差异形成消费不平等;机会不平等通过代际传递和路径依赖形成消费不平等;制度因素通过消费机会和消费资源的分配形成消费不平等。缩小消费不平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缩小收入差距外,政府还应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人力资本积累差异和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评估了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威海模式的公平性。首先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以及自定义的Iloss度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和筹资不平等进行总体描述。然后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通过直接标准化方法 ,探讨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最后 ,本文对筹资制度对再分配造成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 ,威海模式改善了收入影响的不平等 ,但其它因素影响变化各异。改革后筹资不平等有所改善 ,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改革前后这种效应的变化大小依赖于风险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 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常账户的影响还受制于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消费不平等作为反映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成因。采用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与净资产的不平等是导致其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对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需求视角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机制主要包括“规模效应”、“价格效应”以及“结构效应”三种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1992-2012年中国国家层面数据对“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总体上抑制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求规模效应促进了较低层次的技术创新,却由于对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需求的不足,抑制了中国高层次创新产品的研发;收入不平等引起的结构效应也阻碍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6-2009年城镇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法,分别根据不同的地区、所有制及产业进行划分,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公共转移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根据地区、所有制还是产业进行区域分解,公共转移收入都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运用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公共转移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变化.研究表明,公共转移对总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是略微上升.结论是公共转移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2 8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现状进行了统计测算;对Mincer收入模型与Shorrocks回归分解法进行扩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等方面而存在较大差异;三大资本对农户人均年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三大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三大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物质资本次之,政治资本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考查了经济发展在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经济发展减弱了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作用,且三种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出口贸易开放比进口贸易开放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更低.这些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不平等分布的两端的加剧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九省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大于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强.家庭工资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大的贡献,且其具有不平等促增的作用,家庭务农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不平等促减的作用,家庭补助收入加大了省内和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收入不平等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我们引入中央银行目标函数,对中央银行独立性、收入不平等与通货膨胀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模型推理分析.而后我们整合了转型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详细测定.最后,通过计量分析检验了以下结论:收入不平等是引致通货膨胀的一个经验性因素;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越能有效抑制收入不平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基尼系数的子群分解公式有多种形式,不同分解公式的实证结论有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群内基尼系数的权数以及群间不平等指标所应具备的基尼系数内涵,提出了一个新的群间不平等指标,从而给出了一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利用这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本文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城乡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群间不平等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城镇群内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这是促使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尼系数的子群分解公式有多种形式,不同分解公式的实证结论有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群内基尼系数的权数以及群间不平等指标所应具备的基尼系数内涵,提出了一个新的群间不平等指标,从而给出了一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利用这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本文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城乡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群间不平等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城镇群内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这是促使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储蓄在地区之间出现“两极”现象:东部地区居民储蓄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两地区则相差甚小.本文选取了1995-2009年的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市及中西部地区居民储蓄进行了模型估计和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分解结果表明,对我国各地区居民储蓄不平等贡献最大的因素依次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结构因素超过了人均收入成为居民储蓄不平等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5年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政策冲击,研究高等教育扩张对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总体上缩小了阶层间相对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变换了出生队列分界年、度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然成立。扩招引起的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缩小仅发生在省属高校,扩招对教委直属或部委所属高校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地区所属高校中扩招反而扩大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扩招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与家庭经济能力、人员和信息流通以及家庭教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艳萍 《经济纵横》2012,(5):116-119,8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均在加剧,国外学者对各国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对策以及政策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总结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会对我们认识和改善我国收入不平等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2年中国全国儿童健康调查的数据,该文用(儿童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两个指标来评估健康水平及健康不平等状况,并与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健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的相对发展状况.我们同时也分析了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从而为政策设计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