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外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为成熟,通过审视其发展过程及培养方式,发现其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工程技术背景,跨学科培养并注重实践教学,拥有成熟的质量评估认证体系以及差异化的办学定位等。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科学发展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突出复合型特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服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学设置培养方案;坚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实现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形成独立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外的完备的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文章从课程体系、管理模式、适应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专业型师资队伍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等方面探索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着眼于广义的工程管理,属交叉学科,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学习方式多为在职学习,其人才培养模式宜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及生源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培养目标;以国际工程管理认证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与学科交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规范教学管理与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姜卉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23-127
工程的价值属性要求工程师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素质。时逢我国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开设“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工程伦理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从环境保障和资源保障的视角构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保障体系。环境保障包括工程伦理教育的外部环境建设、组织环境建设与学习环境建设。资源保障包括师资保障与资金保障。环境保障与资源保障是工程伦理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资源保障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前提、基础,而环境保障则对工程伦理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影响着资源的分配。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20,(2)
产学研合作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高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合作的过程或活动。文章分析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此环节过程中的利益诉求,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遵循的共赢原则。并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段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为例,说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研三方的益处,达到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贺强  李俊峰 《时代经贸》2012,(22):31-32
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使得专业硕士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热点。本文首先介绍设置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以及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其次就培养目标、招考条件、考试内容、学制、学习费用、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学位论文要求、读博要求等方面对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出比较,以期向公众明确金融专业硕士的概念和特点,为考研考生提供参考;最后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2008,(2)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的文件精神,为保证培养质量,便于在职人员兼顾工作、就近入学,各类别专业学位(不包括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内的录取调剂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MIB)是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基于创业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实现MIB精英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实现MIB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核体系等内容的基于创业导向的MIB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管理》2005,(12):F002-F002
兰州大学是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校之一:学院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情报学5个硕士授权点和MBA、MPA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8个本科专业;学科设置涵盖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信息管理3个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和MBA专业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培养工作的现状入手,阐述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建设速度缓慢、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实习实践缺乏落实、论文质量不高等.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研究》2011,(2):I0005-I0006
<正>1月4日~10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元春教授,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主任程大为副教授等赴美国访问。杨瑞龙院长一行访问了美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理念制定适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管理办法,提出了严格管理是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6)
从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及目标出发,分析目前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及培养模式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对培养过程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构建,双导师制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创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等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来深化研究生教育,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探索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社会及企业输送高素质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专业学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入学方式过于单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缺乏自身特色、导师师资力量不足、论文内容偏重学术性研究等。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需要在原有培养机制上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和创新,建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将占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半.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不仅影响求学者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达不到硕士层次学习的目的,还会影响到专业学位教育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损害专业学位教育的长久发展.本文从专业学位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大学商学院创建于1993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设有八个系(会计学系、企业管理系、财务学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电子商务系、市场营销系、旅游管理系和信用管理系),三个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和博弈论与竞争合作研究所)。商学院现有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学院合办)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有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六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数量经…  相似文献   

17.
左秋雪  张倩  张晓北  刘佳 《经济师》2023,(5):163-165
文章以MPAcc为例,阐述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对其近十年的报考规模、办学质量以及发展方向加以分析,总结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给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研究》2007,(7):F0002-F0002
<正>纪宝成,男,1944年11月生于江苏扬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体部分。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国家、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提出对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进行"六个一"培养,并着力构建培养保障体系,以提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起源于1928年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著名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开创的立信教育事业。2011年获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在近9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