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并购情境研究忽略了关键研发者个体知识基础对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影响,且较少涉及动态视角下关键研发者知识基础与创造力变化关系。鉴于此,基于技术并购的50家医药制造业企业2000—2020年专利数据,深入分析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不同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和深度对其创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上升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负向影响,关键研发者知识深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正向影响;当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衰退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扩展了知识基础理论研究边界,验证了知识宽度与深度在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不同阶段时存在的异质性作用,为企业提高并购前的风控能力以及并购后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给创新型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研发风险,而柔性组织结构对其应对研发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研发风险的差异性导致企业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柔性组织结构形式。从研发风险的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了创新型企业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研发风险的组织结构形态,从而构建了基于研发风险的创新型企业柔性组织模型。研究发现,创新型企业在应对包括技术领先风险、市场领先风险和组织管理风险等研发风险时,应分别构建以流程为导向的内向整合型组织结构、外向整合型组织结构以及以任务为导向的内向整合型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费方棫  李靖  郑育家  蒋士成 《经济学》2009,(2):1107-1162
企业在研发外包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由合同的不完全性、知识的非独占性以及累积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所带来的各类成本,而研发外包之所以能够更多地进行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缓解这类成本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为主要参考点通过文献综述重点考察了作为治理机制的研发外包的最优组织形式,研发外包中的合同设计以及公共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尽管上述不同层面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泄漏问题,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能够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研发外包。为此,本文还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研发外包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研发外包:一个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在研发外包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由合同的不完全性、知识的非独占性以及累积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所带来的各类成本,而研发外包之所以能够更多地进行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缓解这类成本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为主要参考点通过文献综述重点考察了作为治理机制的研发外包的最优组织形式,研发外包中的合同设计以及公共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尽管上述不同层面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泄漏问题,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能够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研发外包。为此,本文还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研发外包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曹光伟 《经济师》2015,(3):64-65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的有效匹配是其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所在。文章从界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企业战略等概念入手,重点分析了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应该选择外部化研发组织形式、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应该选择内部化研发组织形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技术距离情境下合作研发项目为分析单元,采用多案例方法对知识转化如何影响能力获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研发技术知识深度嵌入研发团队的行为中,且以不同的知识形式存在;技术距离表现为广度距离和深度距离,二者的交互效应决定了合作研发的技术距离情境;在不同的技术距离情境下,建立了知识转化推动研发能力获取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不同知识转化形式的能力获取效应。拓展了对合作研发中研发知识及其转化形式的理解,对基于外部知识转化的研发能力获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过程是一种知识活动。结合企业知识理论,指出企业研发过程可以从知识源、知识场和知识活动3个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企业研发过程的3种知识场:基于问题的知识场、基于任务的知识场和基于兴趣的知识场。企业研发的知识活动包括知识创新、知识转移、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并构建了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活动模型,分析了企业的知识活动等与企业研发的关系。研究为企业研发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企业持续成长的知识管理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应注重构筑组织探索能力。运用既有的"知识场"概念,分析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构建。有效的企业知识场在物理空间上应具有明显的"无边界"特征,创新活动不仅要在组织内部打破部门边界,而且必须超出组织边界不断与外部知识体系互动;更为重要的是,从深层看知识场是一种弥散在企业内部的无形氛围,因此必须有一套保证知识场有效运作的文化动力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场的组织探索能力和知识创造功效。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社会网络中不同企业的能力差异后,本文提出了以梯度转移为形式的能力构建模式。社会嵌入机制可以通过强化企业间的网络联结来提供支撑,其中结构嵌入是基于网络特性来拓展联结广度,关系嵌入则基于企业行为来增强联结深度,两者的融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跨组织边界知识互动,以维持能力梯度转移的持续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外部环境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关注。研发过程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研发过程的特殊性,研发人员的信誉缺失问题是影响企业研发成败乃至自主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问题。于是分析了研发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及时滞特征,提出解决研发人员信誉缺失的博弈论思路,然后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研发人员的信誉缺失问题,以及法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从法律上治理研发人员信誉缺失的有效性不在于对失信行为单纯地进行惩罚,而是要增强投资者胜诉的可能性,并且对于失信的惩罚也存在着上限和下限,其范围依赖于胜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研究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首先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的动因及其知识治理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知识治理模式,对于解决系统中"知识的有效组织"的问题能够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互动作为校企研发合作的直接动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创新战略。通过梳理国内外校企研发合作知识互动相关研究,介绍知识管理的发展,分析校企研发合作中知识互动的研究情况,总结文化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知识来源和创新联系的地理分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空间分布的视角,以北京地区汽车零部件、软件和生物产业的456家企业为例,研究了外部知识来源和创新联系的地理分布对不同水平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的知识来源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进行研发采购时倾向于选择地理范围较远的伙伴,而且国际研发采购确实能增加企业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时倾向于选择地理范围较近的伙伴,但无论与何种地理分布的伙伴合作均未能增加企业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企业的内部研发投资会抑制国际研发采购、国际研发合作和区域内研发合作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于左 《经济管理》2008,(3):20-26
本文在研究企业集团边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央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利弊得失。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企业间组织形式,在某些情况下比一个独立大企业节约组织成本.比若干独立企业节约交易成本.是若干企业通过特定的联结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率的企业问组织形式。从企业集团边界角度.中央企业集团采取母公司或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不一定有利于其实现效率,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企业集团治理中的大股东侵犯债权人或中小股东利益问题的最佳策略。完善中央企业集团治理重在产权制度改革和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严成樑  周铭山  龚六堂 《经济学》2010,9(2):1051-1070
关于现实经济支持哪种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不同决定了经济发展特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设定,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扩张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而后根据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研究发现,相对于Romer(1990)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而言,我国现实经济更支持Jones(1995)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这说明我国知识生产中没有规模效应(scaleeffect)。在此基础上,根据Jonesand Williams(1998)的方法,本文进一步估算了我国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最优研发投资规模。研究发现,我国现实经济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优研发投资规模比实际研发投资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组织内部结构优化与运行效率提升离不开惯例这一重要的知识资源,作为描述联盟组织行为方式的一般术语,联盟惯例表现为稳定的做事方式、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和统一的行为准则等多种形式,并且在协调主体之间合作关系、增强组织内部稳定程度以及提升经验信息交流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海、南京和杭州地区261家企业调研数据,从惯例多元性视角出发,将联盟惯例解构为行动逻辑、内隐规范和交互共识,研究不同治理机制下联盟企业提升合作绩效的问题,同时揭示多元联盟惯例在研发联盟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治理机制与研发联盟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关系治理机制与研发联盟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联盟惯例的3个维度对其调节效应不同,其中,行动逻辑和内隐规范对契约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均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交互共识对契约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同时,交互共识对关系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相结合,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行为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之间的互动发展现状,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的互动双方需求非对称、互动双方获知不平等等特点,提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突破口,从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层面提出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提高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组织内部结构优化与运行效率提升离不开惯例这一重要的知识资源,作为描述联盟组织行为方式的一般术语,联盟惯例表现为稳定的做事方式、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和统一的行为准则等多种形式,并且在协调主体之间合作关系、增强组织内部稳定程度以及提升经验信息交流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海、南京和杭州地区261家企业调研数据,从惯例多元性视角出发,将联盟惯例解构为行动逻辑、内隐规范和交互共识,研究不同治理机制下联盟企业提升合作绩效的问题,同时揭示多元联盟惯例在研发联盟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治理机制与研发联盟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关系治理机制与研发联盟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联盟惯例的3个维度对其调节效应不同,其中,行动逻辑和内隐规范对契约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均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交互共识对契约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同时,交互共识对关系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左言庆  董华 《技术经济》2010,29(1):24-28
企业研发边界的本质是寻求企业研发资源的最优配置。近年来,国外学者将影响企业研发边界的因素分为企业特征因素和行业与技术特征因素两大类。其中,企业特征因素包括研发强度、企业规模、纵向一体化、多样化、现金流和组织结构等;行业与技术特征因素包括专有性、信息流、创新速度等。可见,研发边界影响因素的相关结论并不十分一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