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指相同产业及相关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不同产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在一个特定经济区域内,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成长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产业集聚的过程就是各类经济资源、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5-2010年我国我国省会城市为样本,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的显著性,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以及工资差距都有显著影响.(3)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当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大时,聚集效应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密切联系;(2)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高—高(H-H)型集聚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3)产业集聚效率较高的小城镇主要呈现组团化聚集格局,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杭州成为核密度高值轴线;(4)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空间距离、政府投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相邻的小城镇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导致部分因素在提升当地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时,会挤压邻近地区小城镇的要素资源。基于此,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构建相关机制、推动城市城镇一体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产业网络的概念及构建工业园区产业网络的意义工业园是许多工业企业在某地聚集的区域,这种聚集或是政府为发展区域经济事先划定一块区域,然后再引入企业而形成;或是企业基于该区域的某种资源优势自发聚集。无论哪种形式,它都是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点。工业园的发展,主要是利用了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外部性。通过产业集聚功能形成产业生产网络体系,更是园区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拓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产业网络既包括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商之间的合作网…  相似文献   

5.
重庆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绍友 《经济地理》2006,26(5):861-866,870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文章在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评价基础上,讨论了空间格局和不同地域旅游行业部门的聚集内容,指出了政府对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推进方略。  相似文献   

6.
张昕 《生产力研究》2006,(1):166-168
在制造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东部的都市圈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制造业聚集区。本文在构造了产业聚集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东部都市圈制造业空间聚集的特征,并认为制造业在东部都市圈的聚集是在区位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是在市场化进程逐步推动下形成的,因此对各级政府来说应该按照制造业集聚的市场规律消除市场失灵和阻碍集聚的政府规则,积极推动和促进城市制造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0-2010年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资源型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源型产业集聚等因素对该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特征,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东部地区并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全国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有所差别。(2)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依次减弱;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集聚显著地“挤出”区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慧 《生产力研究》2008,(19):125-126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集聚和地方专业化的集聚经济现象。文章以资源型省份新疆为例,分析了特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刚  耿成轩  翁旻 《技术经济》2021,40(2):56-64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当前阶段,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引致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负,起抑制作用;第三,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集聚作用较弱,产业资源错配、缺乏协同共享机制现象明显;第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外商投资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和金融投资对京津冀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10年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资源型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源型产业集聚等因素对该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特征,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两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东部地区并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全国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有所差别.(2)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依次减弱;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集聚显著地“挤出”区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ESDA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EDSA技术,利用GeoDa软件Morans’I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7年经深圳市认定的2 472个高新技术企业从街道尺度进行整体、分行业类别和所有制的空间分布分析,并将企业分布与人口密度、产业园区、交通、创新资源等影响因素做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空间上聚集分布但没有明显的创新集聚效应;②大型企业、电子信息企业主导企业整体空间分布;③港澳台资企业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内资和外资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分布与人口、产业园区、创新资源的分局有较强相似性,外资企业青睐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港澳台资企业分布受广州—东莞—深圳—香港通道效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3.
关于空间关联效应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但还不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目前,不少学者尝试把空间以经济地理的形式引入主流经济学中,利用空间距离成本原理和要素聚集机制分析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梯阶转移和城市结构现象,得出若干理论结论。首先,经济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是正常经济演进结果;其次,在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集聚的前提下,优势地区仍将保持领先地位;最后,从世界观点来看,集聚机制产生普遍外部性。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陆根尧 《经济论坛》2009,(15):86-88
产业集聚既是产业在空间上聚集的地理现象,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本文以杭州市为例,选用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该市制造业18个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对该区域未来的产业布局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英明 《经济地理》2006,26(3):387-390
产业空间集聚所获取的集聚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定位的重要因素。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获取的专业化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集聚经济结构,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偏离经济结构,产业的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影响到地区产业的增长。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部门的具体数据,构建增长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潇 《时代经贸》2020,(11):45-47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展开研究。得出结论,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 具有促进与抑制双向关联与非线性复杂关联,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地区间金融政策支持与协同合作、匹配金融产业聚集模式、提升金融产业 聚集层次的政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助力省域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金融产业集聚文献的研究,从集聚的动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类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政策影响等是形成产业集聚的原因,并且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长三角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EG指数,对2003—2012年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集聚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上海是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较好,产业发展相对成熟;资本资源和经济环境是影响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发展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集聚的资源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集聚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区域集群,产业集聚与一定地域拥有的资源相关.长期以来.不论是正统经济学发现的"外部经济".还是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区域空间联系效应",抑或是新经济地理学揭示的"报酬递增效应",都注意到了经济集聚下的收益递增事实,但由于缺失了对区域资源特性的分析,往往混淆了集聚的原因与结果.梳理由企业资源观到产业集群资源观的演进逻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探析经济集聚与地域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源共享潜藏着的资源"租金"是导致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动因,试图为区域经济集聚发掘出资源分析的新视角,以阐明资源共享之于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而得出政府要注重提供共享性资源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