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柔性化分工角度研究区域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溢出效应和收益递增对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集聚力和分散力,并提出集聚力和分散力决定了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方向,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往往是集聚发展的。地理学和经济学对于产业集聚的动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旅游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特性不同,因此,促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别。综合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观点,结合对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的调查,笔者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旅游产业的特性要求、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规划的促动,三者共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产业集聚,对于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对于缩小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经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是区域的区位条件与企业的区位因子藕合作用产生区位效应的结果,我国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包括生产成本效应、衍生或孵化效应、交易成本效应、诱导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与此相对应,产业集聚区域在资源禀赋、历史积淀、制度环境和交易条件等方面必然具备某种或某几种优势。从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出发,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确定集群区位和创造适宜的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集群演进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应、演进机制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等经济效应,而在高级阶段,基于但超越上述初级阶段复合效应的产业自集聚效应成为集群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在动力机制;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的产业与区域支持政策给予其产业有效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当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超越临界点时,产业集群得以真正形成,且产生自集聚效应,从而使得区域产业进入自发的良性循环,这将大幅度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众多与港口物流相关的企业绕港而居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文章首先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港口物流业集聚形成的机理与特征,分别对物流业集聚产生的价格领先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与经济扩散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港口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曹休宁  李冬平  林特 《经济地理》2006,26(6):992-996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浏阳花炮为例确立了一个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资源约束或者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品牌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文章构造了基于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模型,从产业集聚强度、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品类分工程度、资源消耗三个维度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8种类型.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基于高集聚强度、高品类分工程度和低资源消耗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勇  张杨 《经济经纬》2012,(2):37-41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笔者重点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制造业部门在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本地需求规模起到了主要作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固定成本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作用.因此,在追求未来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育相关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统筹"的五个方面处于不同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处于基础层次,决定了其他几个统筹的贯彻与落实;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处于操作层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处于目标层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理论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地理学在"五个统筹"的各个层次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才 《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lays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of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hat may help shed some new light on the issue of territorial inequaliti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It opposes the recent tendency to build up a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as an alternative not only to the so-calle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namely "geographical mainstream economics") but also to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The paper advo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 in economic geography, which would be meso-focused. Finally, it presents some insights that highlight the heuristic potential of this approach in reappraising the territorial feature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2006,26(3):353-358,390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引证关系,利用知识图谱、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1981—2019年《经济地理》创刊以来知识溢出的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专业综合性、学科交叉性特点,在《经济地理》期刊知识溢出的特征与变化中得以充分诠释。期刊知识溢出的作用与变化,不仅体现在促进作者合作网络形成与机构合作关系的深化上,也体现在对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等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与变化上。期刊知识溢出的特征与变化在其主题构成、作者贡献、机构力量与前沿引领等的探讨中进一步得以明确。具体地,城市化研究的知识溢出作用,从城市化和城镇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逐渐转向新型城镇化、城市网络、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主题;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知识溢出作用,经历了从经济联系转向产业集群、再转向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主题变化;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知识溢出作用,则从旅游资源、旅游业、生态旅游等方面,逐步转向乡村旅游、旅游经济与协调发展等主题。以国家战略与发展政策为主要导向,促进国内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是《经济地理》期刊知识溢出的核心内容与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economics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The focus is on the evolution of what I consider to be the most fundamental theory of spatial economics, i.e., general location theory . The paper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Thünen (1826 ), and ends with a review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initiated by Paul Krugman in the early 1990s. It is shown that the study of general location theory has been successful at shedding light on many important features of actual spati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外向型经济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 年长江经济带外贸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03 % 。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上中下游及省际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带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点,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继东 《经济地理》2008,28(2):250-254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已由地缘政治时代两极化转向区域化、多极化、一体化混合成长互相影响的地缘经济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是实施中国南向战略的关键与前提之一,应高度重视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与整合。在地缘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将对环南海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东亚走廊的形成,珠江大都会带的兴起及点轴开发形成的南向"桥头堡"效应,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中国南向地缘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