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征地制度改革:基于退耕还林制度设计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退耕还林、征地制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退耕还林制度设计为参照,对涉及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地方政府收益、农地产权转移、农民意愿表达等方面的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作为农民职业转换、身份转变和社会价值观转型的载体,其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之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发展推进期,传统的征地制度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弊端,甚至蜕变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廓清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剖析传统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为探明相应的制度变迁路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征地日益频繁,其中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严重。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博弈视角出发,探究在征地过程中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做出的决策与行动偏好。从制度主体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把握征地制度改革方向,为征地制度的改革及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丽娜 《当代经济》2007,(13):90-9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当前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本文立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并运用新制度分析法,指出恶性竞争是现有制度激励下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惟有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转型期城建领域的政府利益和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当代财经》2006,(4):33-37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缺乏约束的地方政府由于过度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此直接引发政府的道德风险,在政府利益集中的城建领域这一风险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常置公共利益于不顾,通过公共权力的运用为自身谋利。必须构建一个对地方政府和官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尽量减少或消除政府道德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改革不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官员勤政和廉政给予足够激励,对官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给予足够的惩戒和约束,使道德风险活动的成本大于预期收益,使政府的利益目标与社会利益趋于一致,实现官员与民众之间的激励相容,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礼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征地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征地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礼会稳定。而经我们调查研究发现,现行征地制度在法制、体制、机制上均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剧了当前征地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需保护、增进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但两者之间有时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地方政府在征地决策中需要权衡的关键。但是,由于某些现实因素的作用,使得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往往过分偏向于前者而损害农民利益,这就导致了悖论产生,即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行为往往会偏离农民权益保护目标。为此,在征地过程中保护农民权益的关键在于形成合理有效的制衡机制,以纠正地方政府对农民权益保障的行为偏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征地制度的内在缺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镇化作为农民职业转换,身份转变和社会价值观转型的有效的动态载体,其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在加速推进期,传统的征地制度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逐渐显现出其日渐强化的梗阻效应,蜕变成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因素。本文旨在廓清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轨迹,探析传统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失,为寻求相应的制度变迁路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制度变迁进程中,当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身份出现并采取行动时,其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当具体的制度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方政府的角色也会产生演变,这些影响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利益、行政权力、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制度变迁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角色演变,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界限来考察中国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演变,可以分析出地方政府角色在三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乱征乱占农地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征用及其引发的矛盾 ,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激励、交易成本和合约谈判理论的角度 ,分析我国农地征用中存在的制度缺陷使农民无法有效行使法律赋予的土地权利 ,同时又激励地方政府滥用成本低廉的土地征用权 ;在农地征用中 ,以非正式制度形式存在的“潜规则”降低了农民在征地合约谈判中的地位 ,使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从完善制度入手 ,才能解决滥征滥占农地和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界定与征地范围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土地征用权的法律规定主要来自《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我国宪法,虽然赋予国家征用土地的权利,却没有为这种权利的行使划定明确的范围、界限、方式和程序;现行法律中关于土地征用权的规定互相矛盾,从而导致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同时还存在对农民的补偿和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完善征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强农惠农的重要政策之一,但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研究发现,投保农户与保险公司的逆选择、心里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风险的多样化,以及农业保险的利益外溢性和我国农民保险知识匮乏、诚信意识较差等等是导致我国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由政府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农业保险合作社模式经营农业保险;并根据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的不同表现形式,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从而优化保单设计、制定合理价格策略;最后,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信息甄别机制和险情评估系统、宣传农业保险以及建立农业保险监管体系等也是防范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城乡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反哺三农"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间的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从历史贡献补偿角度而言,国民经济应对工业化初期以"剪刀差"方式吸纳的"三农"资金予以补偿;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涉农主体的利益,政府应对低工资、低地价、农产品低价格予以利益保障或补偿;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政府应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涉农群体的基本权益;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共财政应承担起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和金融风险处置上的作用日益被强调,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权责却模糊不清。本文从中央政府的视角,从信息、道德风险以及金融外部性三方面来分析金融管理的集权与分权问题。研究发现在金融集权的模式下,由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干预,一国可能会处于高度的金融抑制状态。在金融分权情境下,地方状态信息对一项金融政策制定越重要、信息甄别成本越大,中央向地方政府授权的价值越大,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容忍度越高。而当引入金融外部性,尤其是金融风险极易跨区域传染的特性时,有着强大的行政控制力和丰富的宏观金融工具的中央政府在协调地区间金融溢出效应,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相比地方政府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因而,本文认为在金融分权的情境下,政策性金融权力的下放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放与不放的问题,而是一个金融适度分权问题,即合理地将一系列的政策性金融权力配置给中央与地方政府,寻求最优金融分权结构,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农”的现实性和国家农业科技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决定了农业知识源头的大学、涉农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农户之间必须构建知识联盟关系,开展协同创新。以农业知识创造与传播主体之一的农业院校为例,从协同创新的定义、特征、内容、运行模式等理论建构入手,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政府、校际以及校内等不同管理层次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即宏观层面:政府营造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中观层面:构建政产学合作、交流的运行机制;微观层面:改革农业院校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施红 《技术经济》2008,27(9):88-93
2004年,中国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保费补贴激励和风险厌恶激励成为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指出,提高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保险险种,能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为样本,实地调研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运行情况,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再就业难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政府保障措施不到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调整体系不科学。采取措施完善失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巨灾频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国家,农业巨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农民面对农业巨灾,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我国应借鉴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巨灾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逐步构建完善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产生了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现实障碍.本文对新中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对不同阶段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补偿标准,而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公权力的无约束、土地生产要素功能的被忽视和农民权利的缺失.因此,今后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应主要从上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可能给我国农村城镇化带来风险,如地方政府盲目投资的风险,农民土地关联利益受损的风险,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风险以及小城镇产业空洞化风险等。可通过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等措施降低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