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惠雄 《经济学家茶座》2009,(6):F0002-F0002
今生今世研究快乐。此事缘于1980年中国关于生产目的的一场讨论。我考虑作为人的目的的最高抽象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快乐,并把快乐引进经济学,与我的经济学饭碗相结合。这可是一个号称“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时代,我认定这是一个无奈的时代。因为是社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多,才造就了经济学的显学场面。  相似文献   

2.
沈文  吴立强 《大陆桥视野》2005,(5):M036-M037
张庆杰每次开车走深南大道路过深圳书城大厦时,总会习惯性地看一眼这个建筑。“那是我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1987年,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坡,我就住在小山坡上一间废弃的水泥瓦房里,一直住了两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性论是人性之体与人性之用的统一,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本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人为研究目的,以人的能力、素质发展作为解决经济矛盾的根本途径,以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为主体,其基本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人本研究方法,即唯物辩证法。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认识到人性是体与用的统一,没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其研究方法具有非人本性。  相似文献   

4.
张庆杰每次开车走深南大道路过深圳书城大厦时,总会习惯性地看一眼这个建筑。“那是我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1987年,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坡,我就住在小山坡上一问废弃的水泥瓦房里,一直住了两年。  相似文献   

5.
《经济纵横》2007,(3):71-71
荀子,名况,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著有《荀子》一书。荀子认为人的本能是生存——饿了,找吃的;冷了,要取暖;倦了,想休息。从先天的本能上看,人的主观行为是自私的,这便是人性恶的根据。荀子因此主张“性恶说”,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的。现在的人的本性生来就是喜好私利的,顺着这本性,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就发生了,谦让便消失了;人生来就有嫉妒,顺着这本性,于是残害忠良的事就发生了,忠诚信用便消失了。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与诗     
我喜欢经济学,但不喜欢没有活气和血色的经济学。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理论家们为什么非要把文章写得那么枯燥?经济学教授们为什么非要把课讲得让人想睡觉?换一种表述方法如何?如果写文章实在不敢丢掉所谓“范式”,那起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语言里,掺些“沙子”总是可以的吧?  相似文献   

7.
于丹教授认为:“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论语)心得》)“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果真顺应生命形态,那么首先把这些个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吧,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想的是怎么样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庄子)心得》)。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学寓言的重要性 现代经济学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公理化体系,因此越来越像一门“科学”了,这令行内的经济学家沾沾自喜,但却受到行外的普通读者频频指摘。的确,从形式上看,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玄学”了,它的术语和方程几乎将所有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因为经济学家在写作专业论文时,通常都遵循一些“八股”式的结构,即先是“导论”,接着是“模型”,最后是“结论”。就我所研究的契约与组织理论而言,更有趣的是,作者通常都会在“导论”部分讲—个通俗的故事,或者虚构一个寓言,借以表达文章的主要逻辑和结论。欧美顶级经济学杂志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完全允许作者这样写作。这样,即便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也能通过了解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我相信,国内那些批评主流经济学过于“玄乎”的人,如果真正了解国际经济学文献,至少会稍微改变对主流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9.
企业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扬 《经济管理》2002,(20):22-27
本文对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两门科学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对人的本性就有不同的假设。论文比较分析了管理学中不同的假设的异同点,提出了西蒙等人提出“有限理性人”认识是“客观有限理性”、而人由于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是“主观有限理性”的观点,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企业中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它能激发每个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识别和满足企业成员的各种不同需要,使个人的目标能得到实现;又能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在满足个人目标实现的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说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言外之意就是说经济学不是实验的科学,其要义是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区别开来,其功能限定为对“过去时态”经济现象的解释上。如果认为这是经济学的全部,那它就成为历史学“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了。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我以为,经济学除了其解释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这就是对“将来时态”的预言与劝说。由此可以把绎济学与历由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 快乐=物质消费/欲望这个方程式表明,快乐与物质数量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欲望低些,快乐也会增多。中国美籍经济学教授谢诗豪认为,这个快乐方程式还不够精确。他主张分子除“物质”外,还应加两项:一是追求才智的发展,即学习;二为精神文明,包括爱国心等。这样才确实能增进人的快乐和幸福。①  相似文献   

12.
要在一篇短文中,列举出京城经济学人的尴尬,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因为最困难之处在于何谓“京城经济学人”?如果按照詹小洪兄在大作中所列举的京城十类经济学人逐一描述,本人能力有限,无法做到,何况京城经济学人还应当包括那些游历其中、游离在外的“边缘经济学人”。所以,本文仅从有限的角度,做一个概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的人文关怀--经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经济学的发展本性,为经济学注入人关怀,是当代经济学的历史转向;利用经济学驱壳实现哲学为生民点道的作用,也正是哲学在当代所发生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4.
欲望的本质: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雄 《当代经济科学》1999,21(5):48-51,82
欲望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整个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都是建立在人的无限欲望与资源稀缺性这对矛盾基础上的。作者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只是把欲望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来论述,而对人类欲望的真正本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文章提出,人类欲望的本质是追求精神快乐而非表象化的物质财富,物质满足仅仅是获取精神快乐的一个必要手段。经济学应当追求更为广泛的目标。并不是物质越多,精神就越快乐。如何以较少的环境与资源牺牲来使人类接受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达到群己、物我、天人、劳逸之间的和谐,并使人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满足,是现代经济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谷 《经济论坛》2005,(5):118-118
古代有一位画家,这天被请进王宫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是最难画的,我画不好。”齐王又问道:“那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和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一点点,就会被人发现,所以难画。  相似文献   

16.
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载体,人类关于陆和水的认识的不断进步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断深化。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用今天的话就是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对经济学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反过来说,正是因为经济学特别依赖于数量化的分析,这也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形成了补充。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快乐和冲突的经济学”。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快乐,特别是冲突的决定有很多理论工作。比如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做一些关于博弈的模型来讨论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利益集团之间是怎么斗争的。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理论的东西而是实证的结论。我的副标题是“中国如何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引用的话是舒尔茨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演讲时说的。那么,舒尔茨到底是何许人也?“穷人的经济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  相似文献   

19.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本经济学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表明,一方面,人作为社会性存在,其经济行为总是受“选择”背后的利益关系和制度结构的制约。如果不研究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研究就会背离经济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本身的发展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终尺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统一,强调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正是基于这种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探讨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从“经济关系人格化”出发,对人的动机和行为做出历史的具体的解释,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人本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