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平 《经济月刊》2004,(2):22-27
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2004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方面向“三农”倾斜。就在此际、陈桂棣、春桃,一对作家夫妇对中国“三农”问题做了迄今为止最深入、最真实的发言。2003年第六期的《当代》选发了陈桂棣和春桃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几乎所有看过的人都为之震撼。同样让人震撼的是,闪烁在陈桂棣夫妇身上的那来自民间的珍贵品质:真实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经济月刊》2004,(2):27-27
在陈桂棣和春桃的家中,珍藏着三份“红头文件”。珍藏的意思在于,这三份“红头文件”正好与陈桂棣的三篇报告文学——对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2004,(2):27
在陈桂棣和春桃的家中,珍藏着三份“红头文件”。珍藏的意思在于,这三份“红头文件”正好与陈桂棣的三篇报告文学一一对应。 第一份是安徽合肥市政府奖励陈桂棣一套住房的“红头文件”,陈桂棣因此成了全国作家中获政府奖励住房的第一人,而且还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的,至今该记录无人打破。奖励的原因是,陈桂  相似文献   

4.
“三农”热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温家宝《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的署名文章,都把解决“三农”问题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而在入世背景下,中国农业也亟待提高竞争力,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要以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中心任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对人们关心的热点言论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增收缓慢是目前中国“三农”问题中最突出、最首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在加入WTO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彭薪 《经济》2012,(4):30-3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这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三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就三农发展的相关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来自山东临沭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文. 《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应取何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3年新一届政府认真履行把“三农”问题列入工作重中之重的承诺,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经历非典疫情、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增加等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冲击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性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明确提出统筹解决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并为切实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真正落实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展示了新的发展思路。一、2003年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增收缓慢是目前中国“三农”问题中最突出、最首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在加入WTO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若干对策措施。 一、根本原因:结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意见有两类。  相似文献   

9.
一、小城镇建设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人,“三农”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达到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赵慈  王展 《经济论坛》2006,(11):113-114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和政府的领导集体为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在200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首次将“多予少取放活”作为必须坚持的方针。2004年,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中国农民自古交纳的“皇粮国税”经过试点,到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最终全部废除了,数亿农民彻底告别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盛赞和称誉。中国共产党是为民谋利的党。早在党的民主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三是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与借鉴;四是现实逻辑,在于对“新三农”问题的化解和回应;五是实践逻辑,在于对“三农”实践创新的指引和领航。通过以上“五重逻辑”审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嵬  刘甲朋 《经济论坛》2004,(1):101-102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逐步深入,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许多影响“三农”健康发展的障碍与难题依旧存在,中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状况仍存在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一、“三农”问题的现状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三农”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中央把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幅远远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的水平,且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01年第一季…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7月初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已历时一年有余。笔者通过对改革试点前期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农村信用社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职能、农村信用社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策扶持资金的运用、对“三农”的金融服务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但我认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有40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今天这  相似文献   

15.
瑞典籍邮票收藏家丽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收藏中国邮票。1968年,她与菲云艾力·贝克曼成婚,妇唱夫随,使菲云艾力从收集瑞典邮票转移为专门收集中国邮票。 而且,贝克曼夫妇喜爱的是稀有、独特而珍贵的中国邮票,从而开展他们一生收藏中国最早期“大龙”邮票“事业”。 这对瑞典夫妇不仅在满足“独有”,还深入钻研,到处请教专家学者有关“大龙”邮票的资料,久而久之,贝克曼夫妇集各家大成,而成为“大龙”邮票的大收藏家与权威。 30年来,贝克曼夫妇从多个邮票拍卖会、邮票商或私人收藏家转卖“大龙”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行、建行、中行分别完成股改,并成功上市之后,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被誉为“收官之作”的农行股改。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改革的十六字方针为“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首当其冲提出的就是“服务三农”,今年10月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议题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形成《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决议,以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92亿,其中农村人口为5.8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三农”问题却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8.
把“中国研究‘三农’问题最权威专家之一”的帽子戴在温铁军的头上一点也不为过。他独到的视角、新颖的见解、深刻的思想以及文章中充盈在字里行间的忧国忧民之情,让不少中国人牢牢记住了一个叫“温铁军”的经济学人。  相似文献   

19.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 ,费孝通先生开始倡议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到 1 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大战略” ,加快小城镇建设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件重大事情 ,它表明我国经济工作从“重量”到“重质”又进入了重视“载体”的阶段。但无论是理论认识还是工作实际 ,都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误区 ,倘不理清 ,势必会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产生制约。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日报》原总编辑 ,艾丰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作过深入研究。他对“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更是有独到的见解。早在 1 982年他就专访了费孝通先生 ,并写了《小城镇大问题》的报道 ,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1 998年夏天他又专门就小城镇和城镇化问题写了题为《一个牵动全局的结合部》书面建议。不久前 ,我们就备受瞩目的小城镇和城镇化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求实》杂志评论员文章:“农,天下之大业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