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为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因复杂,包括上消化道病变或全身病变,最常见原因为消化道局部病变,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胰腺、胆道等的出血。这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急性大出血可出现循环衰竭,危及生命。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多先进方法,但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预后与及时救治和停止出血时间有直接关系。而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过度的紧张、焦虑、失眠者可使出血难愈,通过精心的护理,治疗性交谈,了解患者治疗前后心里变化、情绪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9月8例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4例行经左胸食管及近端胃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行腹胸联合切口食管部分切除、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1例行食管大部切除、近端胃切除,结肠食管-残胃间置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8例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确诊。外科手术是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治前护理、术中积极抢救以及术后饮食、心理、健康指导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归纳30例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相关治疗及护理案例,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经套扎术后静脉曲张症状减轻或消失,且术后均未出现再次出血症状;所有患者中5例(16.7%)术后发生胸痛,无出血、感染等其他并发生发生。结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结合优质的护理措施,对于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破裂出血明显有效,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胃康胶囊是一种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纯中药制剂,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1]。本文通过对7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胃康胶囊对上述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是最常见的病因。UGIB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由多种因素引起出血,若不能明确诊断,及时做出有效处理,其病死率可达10%以上[1]。如何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减少低危患者的医疗资源,增加治疗安全性,在基层医院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收集了2008年6月~2013年5月病案室有完整记录的住院病历且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72例,  相似文献   

7.
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一种限局性溃烂、缺损,其形态、大小、深浅和发展过程等也不相一致。常合并慢性感染,也可能经久不愈。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医学上统称为溃疡或消化性溃疡,包括食管的下段、胃部及十二指肠的溃疡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9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手术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药物组患者则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手术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治愈率为60.87%;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73.91%,治愈率为41.3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52%、4.35%,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提示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疾病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我院以维生素E联合硫糖铝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22例,收到显著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7例患者,男27例,女10例;年龄21~66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的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其中9例患者为复合溃疡,13例为胃溃疡,15例为十二指肠溃疡,病程长短不一.依据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8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临床症状消失较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80例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胃大部切除术和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穿孔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手术治疗所用时间和接受治疗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在手术结束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采取合理的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与单一泮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VS74.42%,P<0.05),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8%VS31.25%,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选择21例施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为捆绑式胰胃吻合。结果本组全部治愈。出现哮喘患者1例,因哮喘发作延长胃管留置时间,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胃吻合,手术简单、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提高了治愈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整体应用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梅州市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餐前半小时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临睡前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300mg,每日1次。疗程为8周。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每周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2.6%和77.8%,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90.7%和7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三者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巨大溃疡少见并发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球后巨大溃疡少见并发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围术期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供优质的护理。结果通过有效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药物治疗效果差,易合并出血、狭窄、穿孔致腹腔脓肿,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患者给予螺旋式套扎治疗,B组患者给予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5)。结论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胃痞是自觉心下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现代西医学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癌等病均可见该症。临诊时,患者多以该症为主诉。导师党中勤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胃痞有着独特的见解,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就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共选取156例,结合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反流症状进行分组,观察组需连续用药维持,用药时症状缓解,但是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在1周内复发。对照组指即便停药后也不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并能持续1周以上。结果 92例(58.97%)采用按需治疗,64例(41.03%)采取连续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emeester积分和病程明显要高一些,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内镜检查发现Ⅱ~Ⅲ级RE患者占52.5%,而对照组行内镜检查发现Ⅱ~Ⅲ级RE患者占10.9%,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与DECA(下食管括约肌松弛)、UESP(上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炎症程度、Demeester积分、病程、卧位pH<4的百分率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对于伴解剖结构异常、年龄较大、夜间酸反流严重、食管动力功能低下、反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多采用连续用药进行维持治疗,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治疗伴有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方法运用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黛力新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抑郁、焦虑等症状,并用症状评分及疗效判断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黛力新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黛力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9%vs76.83%,P<0.05)。结论对伴有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应注意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评估,在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运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