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二者各具特点,相互对立,但又在根本上相互融通,尤其是作为两种文化之核心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的高度和谐与统一.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应当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唯有如此,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能健全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颖 《时代经贸》2011,(10):58-5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二者各具特点,相互对立,但又在根本上相互融通,尤其是作为两种文化之核心的科学耩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的高度和谐与统一。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应当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唯有如此,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能健全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舞蹈本体的追求,首先要服从于整体地观照现实的、历史的人和人的生活这个艺术审美文化的界定;要讲舞蹈的审美创造规律,首先要服从于艺术地表现时代的、社会的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这就显而易见,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一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同时,又要把舞蹈编导、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以检验其是否已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而不能摒弃文化的视角,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仅仅只从“舞蹈本体”的结构、知觉形式上来作为舞蹈审美本性衡定的惟一标准。进而还应极其清醒地意识到,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现实存在,而今的舞蹈编导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王强 《经济地理》2012,32(4):1-5
人文—经济地理学作为交叉学科,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过程中也存在三大分异现象。为更好更快地促进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来自全国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带头人围绕"人文—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这一问题,广泛交流了各自对未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探讨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如何在为国家、地方和部门服务的同时,促进学科发展。通过热烈讨论,会议最终明确以下两大学科发展方向:一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应以地球表层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时空规律为科学命题,以解决地球表层不同空间尺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来构建自身科学体系;二是,人文—经济地理学要在社会应用体系中有凸显其科学价值,广泛开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社会发展做出具有显示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后发生变化的人为环境,这两者合称为自然地理环境;还包括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便以杜会文化环境为研究对象。感应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向,着重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感应和行为的交流过程,在这一交流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的背景中形成起来的,目前现状是否合理,将来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学中的表现,明确指出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其次从社会科学的特质角度,论述了经济学具有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马克思经济学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的,这正是马克思经济学超越西方经济学并始终具有强大魅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人文发展领域,生产只是手段,民生才是目的. "文化GDP追逐"应当改变为文化民生追求,因此需要用文化消费的民生效应来衡量文化生产的实际成效.以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文化消费占收入、总消费两项比重值、文化消费城乡比指标综合衡量文化消费的民生效应,从2000年到2007年间,全国呈现跌降趋势,各地大都如此.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消费的城乡差距迅速扩大,推进民生改善,追求社会公平,首先必须高度关注并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早已成大家的共识,并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目前大家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层面上,与实际脱节较大。张奠基教授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品味与世俗的人情味。“数学有科学之母的美称,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在本质上所肩负的是人文陶冶的使命。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同时,这也应该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五行五方、天人合一等传统宇宙观影响下,中华五岳从广阔自然山川中被中国古代王朝"序"成名山系列,以其显赫的景观形象、均衡的地理布局,五方呼应,最终成为历史时期的国家象征,受到国家祭祀,并展现出不同尺度鲜明的空间景观特征。宏观上,基于五行学说对自然运行规律的认识,五岳与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相结合,形成大尺度地理—政治、自然—文化复合空间景观,彼此呼应,启运华夏;中观上,基于天人合一的追求,各岳营造了天、地、人不同的空间景观,通过轴线强化了上天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万物秩序;微观上,基于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人地和谐观,人文建筑精心选址,巧妙构建,主题突出。这些景观特征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理念,对当今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在宏观国土尺度上落实主体功能区,建设美丽中国,中观景区尺度上尊重自然文化背景,塑造特色主题景观,微观建设尺度上科学选址,合理规模,最小程度干扰自然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融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谓金融企业文化,是指银行的精神文化,是银行这一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文化。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理想追求与振作的精神状况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确立、认同和实现。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本质就是激发银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社会大文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bounded rationality has two cultures, which I call ‘idealistic’ and ‘pragmatic’. Technically, the cultures differ on whether they (1) build models based on normative axioms or empirical facts, (2) assume that people's goal is to optimize or to satisfice, (3) do not or do mode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4) let parameters vary freely or fix them, (5) aim at explanation or prediction and (6) test models from one or both cultures. Each culture tells a story about people's rationality. The story of the idealistic culture is frustrating, with people in principle being able to know what they should do, but in practice systematically failing to do it. This story makes one hide in books for intellectual solace or surrender to the designs of someone smarter. The story of the pragmatic culture is empowering: If people are educated to use the right tool in the right situation, they do well.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creativity, and culture. It is based on the works of Celso Furtado — a Brazilian economist, a member of ECLAC’s first generation of scholars (along with Raul Prebisch), and a notable intellectual of sub-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in Brazil and Latin America. For Furtad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endogenous social process that leads to human ingenuity and creativity. However, Furtado argued that creativity does not occur haphazardly. It is conditioned by cultural structures that can take two forms: material (means) or immaterial (ends). The former steers creativity toward serving material accumulation and consumption, while the latter guides it toward individuals’ existential way of life. Furtado’s central claim is that, in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uch values as rationality and efficiency bring human creativity in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深入了解英美文化是保证跨文化交际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达到提高学习者深层文化认知能力的目的,在教授英美文化时教学者利用英文原版电影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让学习者更多更广地了解英美文化的种种特征。而在利用原版影片掌握英美文化的同时必须遵循有关的原则及应用策略。这种方式也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建坤 《经济管理》2006,(18):77-81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构建了文化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钻石模型,并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不同含义,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战略创新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西方现代理性研究方法的局限与后现代管理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战略研究面临的两大困境——理性缺失与不同的文化系统,提出要通过管理文化的方法来研究我国企业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稻作民族文化生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童绍玉 《经济地理》2002,22(1):92-96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区位具有过渡性: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与本土文化圆融,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避,独特的祭祀活动、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追程中,本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但是真正的城市化是离不开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的。本文在分析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对苏州本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立足于经济学哲学思想视角,通过中西方文化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东西方经济发展历史的对比分析,讨论文化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寻找文化思想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供必要的哲学思想依据,也完全可以为发展广义虚拟经济,拓展人类新财富提供极具开发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向显湖  魏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1):13-16,38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中国保险企业提供了跨文化的经营环境.鉴于中国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中外保险文化也各具优劣成份,中国保险文化的重塑,应通过中外保险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走跨文化融合创新之路.中国保险文化跨文化融合创新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互助,合作共赢;以国际化战略为导向,与本土文化相兼容;短期求同存异,长期相融共生;以诚信为根本,以综合竞争力提升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外经营文化与对内员工管理文化不分、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对员工个体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从经济学与哲学理念相互结合的视角,重点研究以"求员工自利之道,循人生成功之路"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提出了企业员工价值信仰的内容应该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普遍价值为基础,通过经济学的渗透性来系统认知员工的利益性行为导向文化理念、规则性行为导向文化理念和利他性行为导向文化理念,根据员工在认识、接受和权衡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基础上,采用经济学普适原理,构建"员工价值信仰"的基本内容,从而指出了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落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