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普通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未跨越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后,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大;当金融支持低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支持高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变得显著,且影响程度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明晰了人力资本和金融支持作为创新资源环境在产学研合作影响区域创新产出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优化创新资源环境和推动区域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挖掘促进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力点,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发现:①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组织间层面的知识协同性、知识转移能力、信息沟通渠道及合作紧密度,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②区位因素、数据类型分别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政府经费资助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以政府研发资助为切入点,剖析政府应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践行“互联网+”创新战略。在阐释政府研发资助影响“互联网+”企业创新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企业创新效率改善,而政府研发资助有助于强化这种积极影响;企业层面的“互联网+”创新溢出存在明显的政府研发资助三重门槛效应,只有当政府研发资助强度超越一定门槛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互联网+”的创新溢出;政府研发资助调节下的“互联网+”创新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空间层面上显现出差异化和动态化调节影响;现阶段政府研发资助对“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正向调节溢出还相对有限,且实际调节效果具有差异化特征,表现为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的阶梯状分布。研究结论可为新时代下构建时空分异的政府研发资助策略,进一步加快释放“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溢出红利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路畅  于渤 《技术经济》2021,40(10):35-44
基于外部合作伙伴的差异,将外部合作划分为企业间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两类,分别探究它们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企业家导向和合作经验在该过程中的权变机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214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间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对于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企业家导向在企业间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间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合作经验仅在企业间合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两步法对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长期来看,企业对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视、政府对研发的直接资助以及过去的合作经历均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此外,研究机构和高校两方与企业结合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合主要而受到企业对短期市场利润重视程度的正向影响;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则受到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正向影响,受到企业对短期市场利润重视程度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跨界搜索能够完善企业知识储备,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将知识合作链与战略柔性纳入跨界合作研究框架,构建并实证检验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技术知识搜索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知识搜索对渐进式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跨界双元搜索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合作链;知识融合、知识转化在跨界双元搜索与双元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链式中介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双元搜索与知识合作链之间的关系。结论揭示了跨界双元搜索对双元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能够为企业突破跨界合作困境,促进知识交流,提高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地区市场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地区市场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也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在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上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地区市场竞争程度也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绩效反馈在企业行为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创新绩效反馈(以创新结果测度的细化绩效反馈)对企业研发合作的影响,以及企业研发强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比较上述影响在不同性质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中的异同。结果发现:历史、行业创新绩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合作具有负向影响,历史、行业创新绩效期望顺差对企业研发合作具有正向影响。企业研发强度正向调节历史、行业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合作间的负相关关系,正向调节历史、行业创新绩效期望顺差与企业研发合作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拓展性分析中,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创新绩效期望顺差对研发合作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其落差的负向影响也更显著。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创新绩效期望顺差对研发合作广度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对研发合作深度的影响较小;家族企业创新绩效期望落差对研发合作广度的负向影响更显著,对研发合作深度的负向影响较小。结论具有明确的企业创新活动指向性,有利于丰富企业研发合作决策情景。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间接正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企业成长性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1.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间接正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企业成长性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金额快速增长,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中,更应该关注研发资助波动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从政府资助波动视角对企业R&D投入进行考察,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11-2018年我国各省市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对政府资助波动、技术市场发展程度与企业R&D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具有负向影响;②技术市场发展程度对企业R&D投入具有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③技术市场发展程度显著调节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的负向效应,并最终达到正向效应。最后,提出各省市合理制定政府资助计划、加速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研发效率,促进其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化。科达机电的案例研究深化了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两个维度,以浙江四地194家企业为调研对象,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的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和政策利用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稠密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对企业研发行为与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存在两个Kalerki指数门槛值0.09和0.17,研发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槛效应:对于高垄断市场,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绩效下降;对于低垄断市场,研发则会使行业利润率趋于完全市场竞争的零利润,绩效得以提高;对于垄断程度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场,研发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出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对企业研发行为与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存在两个Kalerki指数门槛值0.09和0.17,研发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槛效应:对于高垄断市场,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绩效下降;对于低垄断市场,研发则会使行业利润率趋于完全市场竞争的零利润,绩效得以提高;对于垄断程度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场,研发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出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006—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内部、行业以及区域三维结构下,政府调节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出资比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行业国有化程度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企业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市场调控能力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行业政策支持具有负向再调节作用,对行业国有化程度具有正向再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政府根据行业特质以及区域特质,有效整合直接政府调控以及间接政府调控,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2006—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内部、行业以及区域三维结构下,政府调节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出资比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行业国有化程度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企业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市场调控能力对政府出资比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行业政策支持具有负向再调节作用,对行业国有化程度具有正向再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政府根据行业特质以及区域特质,有效整合直接政府调控以及间接政府调控,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广受关注,其传导机制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2000-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中介效应值为39.5%,且两者还存在着正向的协同效应。同时这种内在的传导机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同时发挥中介效应;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且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逐渐增加呈递增态势。因此,进一步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合理规划自主研发和外源技术的资金安排,有利于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