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是国之大敌,国企腐败更是腐败的重灾区,其腐败金额之高,涉及面之广让人触目惊心。如何从经济制度建设的角度约束此类腐败行为,以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和保障民众福祉,已经成为当前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以及新经济学理论四个角度来探讨国企腐败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企腐败制度建设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治理,内部要建立"精英职业经理人"制度,外部要建立人大常委会主导的收支预算审计制度,以确保在不降低国企运行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抑制腐败。  相似文献   

2.
赵璨  杨德明  曹伟 《财经研究》2015,41(5):78-89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呈现出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并存的特点.那么,国企高管特殊的权力配置结构是否会影响腐败行为呢?文章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用高管是否被曝出腐败行为和公款吃喝来度量高管腐败,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和行政权过大是诱发国企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行政权与控制权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种权力的提高会强化另一种权力与腐败的正相关关系.不难得出,国企改革的“半市场化”特征及由此派生的国企高管权力配置结构是诱发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须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国有企业高管的行政级别,通过市场机制选聘、任免、监督和激励国企高管.  相似文献   

3.
苏琳 《经济月刊》2004,(4):62-63
监察部部长李至伦指出,要杜绝国企领导人对职权的滥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正如许多变革一样,这次的改革在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其中众多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并遏制国有企业的腐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若要防止遏制国企腐败,首先就需对其产生的原因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1)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国企改革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如何激励国企管理者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国企管理者激励效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其激励过程中不满意因素,以期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企经济竞争力,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苏琳 《经济》2004,(4):62-63
监察部部长李至伦指出,要杜绝国企领导人对职权的滥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企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搞一刀切。需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知道,国企资本结构的优化不单是一个资产负债率的调整,还牵涉到国有经济的规模,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调整),企业的转机建制,资本市场培育和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相连问题,根据当前国企资本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按照改革和市场要求,提出如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谈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给国企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只有正确处理职工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工会工作做好;只有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出国企工会的效能.新形势下,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韩立伟 《经济师》2014,(2):271-271,273
十八大指出,当前的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国企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学习型组织是继质量管理之后,又一个在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风靡的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国企对克服我国国企现存的弊端,提升国企竞争力,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国企创建遇到的外在阻力和内在误区,并给出了创建学习型国企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资本化会计政策、长期资产配置与国企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企高管采用资本化的会计政策进行隐性腐败导致长期资产配置、长期资产盈利率和资产处置损失呈现出显著的控股权性质差异;国企高管隐性腐败与其货币薪酬、职务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此外,笔者还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隐性腐败行为,这表明当国企高管面临职务消费和薪酬管制双重约束时,将选择资本化的会计政策进行隐性腐败。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加强国企高管隐性腐败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腐败乃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是,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加强和谐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将反腐败的经济角度提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剖析现有的国企中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机制,并积极寻求新的国企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合理途径,试图构建一种有效的新形势下国企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着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改革成败关乎经济全局、民众利益.因此,国企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进程当中,国企管理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而财务管理工作为国企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适应改革需要的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基于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为其提出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阶段国企薪酬制度改革一直都是社会大众口中讨论的焦点,薪酬制度对于人才的吸收与留住的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经济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难点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企从困惑中一路走来,引发我们的思考,提出解决根本问题的出路和途径,是我们国企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和使命.本文针对当前国有经济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精神,就国企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经济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当前的腐败问题呈现集体腐败的特征.文章主要是运用博弈理论对集体腐败行为进行解释.文章证明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缺乏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上级官员作为其下级官员的监督者,他们非常容易合谋,形成集体腐败.随后文章对中国集体腐败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0~2016年我国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OLS方法研究了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与管理者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以及八项规定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政策性负担与管理者隐性腐败显著正相关,八项规定削弱了国企政策性负担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进行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显著降低了国企政策性负担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试析国企人才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金水 《经济师》2003,(9):266-266
现代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流失已成为当前国企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国企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等。国企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文章从国企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入手 ,探讨国企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以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融及国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改制方向,实质是在制度层面重新权衡效率和公平两大标准,从而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重要微观基础.国企双重目标相容的宏观体制背景是在中国整体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经济的"体制结构"在转轨末期趋向一个稳定的均衡值;微观层次上关键要把握好以民营化为主的产权改革的范围和限度,避免惟产权、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单一化、固定化改制思路造成双重目标相容失效,因地制宜地寻求适合不同国企的重构模式应作为对延续了近20余年国企产权改革路径的重新调整.双重目标相融作为战略机遇期结束时刻国企改制的方向必须还要消解:行政垄断、财政资源紧张和垄断性福利等基本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企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国有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与意义,后根据国企管理的现状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系列国企管理需要注意的三项内容,包括找准国企管理着力点、构建高质量的国企管理团队、完善国企管理体系和构建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