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妍 《经济师》2013,(10):141-142
校企合作是我国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培训中融入动态联盟理论,会使我国企事业人才培养更上一个层次。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有资源,实现了宏观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这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转移的校企联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的五大要素,即环境因素、共同愿景、合作模式、利益分配以及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校企联盟模型。该模型显示出校企合作的原因是双方存在知识势差,知识势差随着校企知识转移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校企联盟要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知识循环流动,从而形成战略联盟。最后,结合武钢—武科大校企联盟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校企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探寻了双方最优博弈状态的实现条件;基于模型参数分析,从时间价值、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信息价值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服务价值模型,并立足高校实际,从学风建设、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角度提出了高校服务价值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4.
战略联盟中关系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资本作为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现联盟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从关系资本的内涵入手分析关系资本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联盟中的关系资本管理体系,提出从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以促进关系资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出以能力链为基础提升自身能力,以创新链为手段进行协同创新,以专利链为核心推动专利联盟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从形成结构洞优势提升能力、构建企业文化营造环境、吸引人才造就优势三个方面分析自我能力的形成;从寻求多元主体协作方面实现企业协同创新;从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形式推动专利联盟创新优势的形成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弋俊楠  何媛 《当代经济》2021,(5):106-109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以XJ学院“易居”订单班校企合作为案例,利用职业教育背景下校企合作的评价模式,对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校企合作存在四大问题:校企合作模式较为单一,校企合作缺乏制度化保障,“双师型”教师理解有待提高,高校企合作缺乏深度.针对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专职教师参评“双师型”教师制度;校企合作共建开发课程体系;搭建校外实训平台,提高利用率;健全经管类专业课程共建体系;提高校企合作效果,加快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7.
张睿  于渤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139-142
技术联盟可以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转移是促进技术联盟组织间共同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组织公民行为角度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展望。首先,界定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层次;其次,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主体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内容;最后,给出了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框架。以技术联盟组织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义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实践进行解剖、特征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思考: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构建校企合作联合体;促进校企合作法律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三元联盟如何推动产业创新联盟的技术跨越,文章基于联盟创新理论,以江西省内的88家产业创新联盟为对象,开展了一项连续15周的经验取样调研,结果发现:三元联盟的牵制型关系网络联结具备较好的合作稳定性,能够实现"1+1>2"的协同创新效应,以优化联盟内"高校-企业"的交互渠道,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推动产业创新联盟的技术跨越;同时,若联盟现行的利益分配机制越合理,三元联盟对联盟技术跨越的推动作用越大.因此,建议相关企业要摒弃"仓促组建、多多益善"的协同创新理念,结合自身条件,择优选择创新合作方及合作形式;同时,企业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以优化组织间合作创新氛围,实现联盟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既是院校自我检查与调节的基本手段,也是提升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为例,根据学院深度的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分析了在这种办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所包涵的新的内容和方法,并就校企合作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明晰角色定位及组织职责;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的调控系统;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及项目运行方式;健全保障机制.在合理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作用下,校企合作必将走向平台化、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分析从教师视域出发,选择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稳定性、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二级管理、文化兼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持以及交流沟通平台建设11个测度变量,作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达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借助信度与效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稳定性、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企业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维持校企合作参与人员的稳定性,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搭建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具体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国家创新实力、促进国家科技变革的关键。然而,总体上看中国校企创新合作绩效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其整体绩效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多维邻近性作为衡量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常用前置因素,其影响关系也在不断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文章在理论分析及案例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邻近性的内涵维度以及对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结构方程对概念模型进行探索验证。结果表明:认知、技术及关系邻近性通过合作信任度和合作依赖度两个中介正向影响校企创新合作绩效,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在下降,政府引导支持和技术中介服务在两者之间起的调节作用互补且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产学研技术联盟的运作机制和构建模式,并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C3G)技术联盟为例,分析了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成功因素,指出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系统对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介明  史金平 《当代经济》2010,(11):102-103
本文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就业无缝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方式——成立校企联盟,并对校企联盟的宗旨、共赢机制、可开展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校企双方需求特点出发,从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互动协调机制、构建互利双赢机制、构建优势互补机制和构建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为高职会展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勋德 《新经济》2013,(29):120-120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校企合作在高职高专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校企合作是根据社会对职业所需而将教学课程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能力。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设置的课程也是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因此,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在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从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现状及作用入手,阐述了其教学之路的难点,最终提出全面详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校企共建人才培养联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并在浙江、上海、山东等地高校中不断涌现,中国高等院校邮轮人才培养联盟也在这一形式下应运而生。邮轮产业作为全球休闲旅游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着年均8%左右的增长速度。近年来,随着欧洲、北美市场的日趋饱和,亚洲和中国市场成为邮轮产业的新增长点。按照世界豪华邮轮公司员工与游客1:3甚至1:1的配备比例,一般每艘豪华邮轮要配备800—2000名员工,加之邮轮产业战略东移,世界各大邮轮公司更倾向于在中国地区招募雇员。为满足地区邮轮业发展的需求,整合邮轮人才培养资源,中国高校成立邮轮人才培养联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把技术创新推向市场,实现其商业化的过程,不仅是科技本身的需求,而且是经济市场与技术转化模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促进因素出发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用博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