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有助于实现产业经济规模及总量的跨越式发展。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系统模型,通过对上海市5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进行实证调研,并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有效回收的234家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能力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企业创新成果化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能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内环境管理能力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三阶段产生重要影响,还通过企业创新外环境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三阶段产生重要影响。最后,为提升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和国外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分析,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和国外实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多从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定专项计划,明确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利用技术转移,加强产学研协作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手段,保证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是企业自主研究和开发全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是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创造的知识集聚行为,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点。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自主创新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自主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研发活动,高技术企业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就必须对自主创新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而准确找出风险因素是自主创新风险控制的基础。从知识集聚视角,分析了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演进的主要阶段,随后探讨了高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演进阶段的风险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风险CTPC-D模型。最后,对模型运用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创新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内涵,论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应出台一套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定专项计划以保证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加速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系列对策,我国将会进入一个创新的飞跃期.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评价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主要因子,通过综合因子得分对我国31个省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进行排序,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最后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陕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来分析,陕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质量不高,新型化指标还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陕西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充分发挥陕西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大企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动力系统模型,探讨了6种自主创新模式动力要素构成,并根据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大企业集群特征,提出后发优势下大企业集群自主创新推进模式:产生阶段宜采取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和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成长阶段宜采取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自主创新、集群大企业合作自主创新和适度的原始自主创新;成熟阶段宜进行原始自主创新和基于跨国并购的自主创新;衰退阶段原产业宜采取集成创新,新产业宜采取灵活的自主创新模式。最后,以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从观念、机制、环境、条件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管理创新与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系,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经济”有效地搭建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大型企业采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的现状及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快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理把握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原则,从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中部其他省份得到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外部效应理论,面对国家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税收政策应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然而,我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对支持谁、支持什么、怎么支持等方面规定含糊不清,有必要按照歧视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明确规定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或取得自主创新成果的内资企业或"三资"企业中的内资部分及其自主创新直接参与人,并以此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2.
应洪斌  窦伟 《技术经济》2008,27(10):17-20
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是政府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该措施的顺利实施必然要求政府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对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本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目的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能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府采购规模相对偏小、提出优惠政策不够;并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提出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我国应增加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自主知识产品采购制度,以及构建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财政从人、财、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创新的意愿强烈,但从数据和绩效上,企业创新意愿不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这一现实矛盾背后的原因在于创新环境的缺失。未来我国财政支持企业创新应打破思维惯式,重塑改革理念,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职责,从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差异化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构建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具体机制创新包括: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普适性政策体系;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分类推进企业重大技术项目发展;注重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创新平台和载体的扶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高技术企业的重要资产。自主创新是高技术企业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开展研发活动,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将自主创新过程分为创新构思形成、实验原型形成、工业原型开发、商业化4个阶段,发现自主创新各阶段的知识需求各不相同,进而研究各阶段的知识集聚特点。创新构思形成阶段主要集聚技术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和市场知识,实验原型形成阶段主要集聚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工业原型开发阶段主要集聚生产工艺知识和组织管理知识,商业化阶段主要集聚产品推广知识和投放时机选择知识。在此基础上,按照各阶段知识集聚类型,构建了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知识集聚模型。  相似文献   

16.
周昀 《当代经济》2011,(21):60-62
本文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以期为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是企业能够享受到自主创新政策推动作用的保障,"机制"的好坏又决定着自主创新政策的效果。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项指标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黑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的评价结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在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的最新成果,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意义,同时运用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和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萌  王荡 《经济研究导刊》2013,(28):278-279
产学研结合模型是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有机结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理想的产学研结合模型中,既能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产业化,又能为企业盈利,为高校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因素的分析,合理地提出了评价企业自主创新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为全面、公正的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创建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