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组成关系、比例关系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消费层次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和消费主体结构等类型。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结构升级表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演变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构建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与住房支付能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差异、收入差异为视角,利用2000-2006年我国29省市的数据检验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住宅价格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住房贷款利率和居住消费支出在中、西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医疗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部.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制定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社会需求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居民消赞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可以用各项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标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等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因此对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分析过程中,能够较广泛被接受的计量模型,主要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sive Litie Expenditure System)。  相似文献   

4.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结合安徽省两个代表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的截面数据,建立两城市的城镇消费模型,对两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璐 《经济师》2014,(2):161-162
通过研究山东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和变化情况,旨在说明近年来山东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由此提出引导居民消费的建议。以SPSS软件为工具,对山东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山东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有很大提高,消费观念正迅速转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建立健全居民生活风险与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住房信用制度等一系列启动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禽产品的消费是居民的基本消费,家禽产品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整体消费水平。随着北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加准确、深入的了解北京市城乡居民家禽产品的消费情况,文章将利用调研数据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家禽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一)消费规模。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总量显著提高,由1978年的1759.1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64 945.2亿元,增长将近94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剔除价格的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之后,2011年城镇实际人均消费支出较1978年相比增长5.8倍,2011年农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较1978年相比增长5.3倍。1尽管我国居民消费不管从总量上还是在人均水平上都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截至2011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49美元,略高于印度509美元,远远低于美国27 175美元、日本22 907美元、瑞士22 955美元等。2(二)消费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反映的是人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结构,可以用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消费支出用途的不同,我们把消费支出分为食品支  相似文献   

8.
张炳彦 《经济论坛》1997,(13):21-22
△城镇居民收入减缓,生活消费率明显降低,对控制市场物价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市场的拉动力却明显不足;要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力。△家庭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仍不平衡,对避免消费雷同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消费梯度过大也不利于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要积极培育以住房消费为重点的多种消费增长点。△居民的积累意识增强,储蓄额大幅增加,为多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由此带来的生活消费需求不足、支出下降对控制产品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带来一定难度;要重视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建立宏观、中观消费监测体…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状况、商品价格水平、社会保障、消费习惯等。量入为出是中国人在进行消费时的习惯性依据。因此,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城镇居民收入状况是影响消费支出的最大因素。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交流合作桥头堡的广西首府,南宁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缴费问题是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未来的保障水平。主要依据新疆农民历年年均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新疆农民未来年均收入和年均生活消费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农民实际缴费水平、缴费档次、投保能力进行估算。国家和地方应加大新疆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适当提高缴费利率,取消管理费,引导农民早日参加养老保险,从而建立一套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比较合理、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看,从住房支出和财富效应的综合角度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构造一个包括住房支出、资产及其财富效应、可支配收入和利率的消费函数。实证分析表明,住房支出等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较大,住房支出的比例与居民消费的增长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资产呈现较弱的负财富效应。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有效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对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的估计——来自江苏省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计地方政府保障房实际支出与合理支出之间缺口的大小对于判断政府供给责任以及制定保障房建设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运用IMF较为齐全的40个国家(地区)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地方政府保障房的合理支出值,利用《2009年江苏省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估算了江苏各市(县)政府保障房的实际支出值,以江苏各市(县)为例测算地方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地方政府均存在保障房支出的正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且受到上级政府监管力度不大的苏中地区政府保障房支出缺口相对较大,苏南和苏北地区缺口相对较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加大监管力度双管齐下、约束地方政府非公共服务行为,有利于促使保障房的实际支出值等于或者接近合理支出值,从而缩小地方政府的保障房支出缺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住房价格、人口因素、金融和税收政策等等。其中,收入和价格因素是构成影响居民住房需求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应分析住房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从提高居民收入和稳定住房价格两个方面鼓励城镇居民进行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approach to the modelling of house prices in the UK, with housing demand being conditioned directly on consumers' expenditure rather than the determinants of expenditure. Conditioning on consumption ensures that the permanent income measure used in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is consistently reflected in housing demand.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beralisation on the relative consumption of housing and non-housing goods and services are captured using the average loan-value ratio for first-time buyers. We also allow for financial effects via the real user cost of home ownership. House prices are assumed to adjust so as to clear the housing market. The proposed model is found to have structurally stable parameters across the housing market downturn since 1990.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with the more conventional models in use at HM Treasury and the Bank of England during the early 1990s provide additional evidence in favour of our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消费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这个分配过程对公平与效率具有双重效应,不掌握一定的“度”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现行的住宅消费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如加强对住宅消费保障的法律支持;建立透明的居民财产收入审报体系;建立住房保障配租补贴体系;建立住房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We define and quantify for the first time over-credit at the firm level, which refers to the case in which the amount of bank credit that a firm obtains exceeds its expenditure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for the year. Then, we explore how over-credit affects corporate investm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credit expansion in Chin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finance serving the re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credit promotes firm investment, and this effect was enhanced by the housing boom.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property market reversed after 2012, owing to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a quantitative to a structural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inally, we explore how over-credit affects the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and whether it has aggravated the overcapacity proble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credit reduces firms’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has exacerbated the overcapacity probl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前提下,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重要税种是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在高房价收入比背景下,这二者相互冲突。本文基于房地产税制要素设计和微观家庭数据测算,探讨中国房地产税的渐进改革路径及其影响,认为鉴于居民纳税能力受高房价收入比限制,房地产税可从低税率、高减免起步;伴随房价收入比收敛,逐步提高税率、降低减免。起步阶段,税制改革应重视居民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优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软着陆;在中长期,房地产税可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起到完善税制和地方税体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并运用月房产支出收入比、月房产消费结余和月租房消费结余等指标衡量北京市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0.
Jinsub Choi 《Applied economics》2019,51(18):1989-2000
In this paper, I investigate what effect school capital investments have on housing values and household location cho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ebout model.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an exogenous variation in school capital investments by exploiting the lottery allocation of entitlement to an interest-free construction bond among districts in California. Although the lottery is exogenous, additional non-lottery allocation complicates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sample selec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create a counterfactual state in which additional non-lottery allocation would not have existed. I find that receiving the interest-free construction bond increases school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housing values at the district level. I view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values as the capitalization of school capital investments. I find littl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 of the interest-free construction bond on household sorting and student’s academic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