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以逻辑起点为着眼点,比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和现代经济学以资源为逻辑起点而形成的两种理论。现代经济学逻辑以资源为逻辑起点,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完全统一。因为不同种类资源利用难度不同,为满足人们多层次性的欲望和需要,必然要求不同的要素资源参与生产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的经济结构甚至经济制度。对资源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产力标准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周卫民 《当代经济》2006,(16):16-17
本文以逻辑起点为着眼点,比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和现代经济学以资源为逻辑起点而形成的两种理论.现代经济学逻辑以资源为逻辑起点,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完全统一.因为不同种类资源利用难度不同,为满足人们多层次性的欲望和需要,必然要求不同的要素资源参与生产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的经济结构甚至经济制度.对资源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产力标准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把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中国公共经济发展的视阚中,成为我国公共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必需。但在中国语境下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话语。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公共经济的著作,但其经济思想却体现了对公共经济问题的很多关注,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建构基础和四大理论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要求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话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内涵涉及到早期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相关内容.早期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直接研究企业竞争力,但有许多思想涉及到了竞争力的来源.现代企业理论中的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等,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试图以制度、资源、能力及知识等角度为逻辑分析起点,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能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从黑格尔哲学来认识生产力概念的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以辩证法思想为方法论而对人类社会所进行的具体认识。从理论渊源来看,黑格尔哲学有助于人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作为唯物史观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应的是逻辑学中的"存在"。黑格尔关于"存在"的认识运动,启发了马克思从生产力开始深入而系统地阐述人类历史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一般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生产固定化和规范化的表现形态,经济制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为一种制度经济学,或一种关于社会制度分析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宏大的理论框架是以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结性解释框架-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这个总体框架可以具体化为关于制度分析 的六大基本问题。本文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分析一般结构的理论包含其中三个基础问题,即制度分析的理论前提、逻辑起点和核心环节。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上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一般结构的理论观点,归纳为制度认识方法论的一组准则。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的行为假定是经济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而不同的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社会经济人,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经济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各自对人的行为假定的不同。这种不同具体体现在二者存在的基础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以及引起的理论体系和解释力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从整体结构上研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经历了五篇计划——六册计划——四卷体系逐步的推移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和中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严格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和逻辑体系构筑本身,也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范式,需要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也需要纳入科学范式的轨道科学发展。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导向,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和最新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双重创新,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理论比较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龚臣 《当代财经》2007,(7):12-15
人类财富的创造依赖于人类劳动和人类资源两种基本要素.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这两种基本要素展开的.以人类劳动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以人类资源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资源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探求政治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统一,即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与资源有效配置的统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公平"到"效率"、再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这样一个历史和逻辑的过程.无论是追求公平的最大化,还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都将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伤害.经济学研究的精髓就是驾驭公平与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均衡,这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确立与稳固 ,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而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更是以中国学界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基本支点。为此 ,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强化 ,更要积极进行中国经济学的创新 ,从而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开放性、持续性和与时俱进提供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而且经济学理论也有重大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实践来源,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实践,也包括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指导,也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更重要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不可能有机结合;经济学如果在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种不同路径发展,必然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不可能都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汤子琼  张平 《经济师》2012,(4):32-34,3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中国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总结、提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用中国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进一步指导中国正在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促进因素和逻辑起点.而人力资本理论自身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随着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和成熟,仅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不能涵盖和支撑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因此,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以《资本论》为代表,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阐发主要在经济本质层面上,而不是在运行和发展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含了丰富的经济运行和发展理论。研究和阐述包含在《资本论》中的马克思的经济发展观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繁荣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增进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合作,捍卫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融合,充分发挥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决策服务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协商,决定联合举办“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重点探讨国内外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从经济学角度梳理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根源和基础,从而分析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演进产生的影响,探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学逻辑,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出发,仔细梳理了西方社会保障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探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经济学逻辑,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学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时代特征,并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价值,中国经济学应该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结合起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