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 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同时,再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9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均对其立即采血,DD采用Latex半定量法测定,仪器选取DD试剂盒(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结果康复期组D-二聚体水平测定值为(0.50±0.25)μg/ml,脑血栓组测定值为(1.88±0.88)μg/ml,TIA组测定值为(1.25±0.50)μg/ml,正常对照组测定值为(0.38±0.13)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都出现了明显升高(P<0.01),而康复期组DD水平则基本无变化(P>0.05),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康复期组。结论为预防继发出血和提高溶栓疗效,采用溶栓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来进行检测判断,若能够联合应用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则对溶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在起病24h内入院,均不口服任何影响血糖的药物,然后在空腹状态下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抽取,血糖值应该采用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来进行测定。结果76例出血性卒中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为(8.65±2.37),SSS 评分为(27.54±19.02);而94例缺血性卒中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为(6.38±2.23),SSS 评分为(42.95±12.87)。62例正常血糖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为(5.52±0.48),SSS 评分为(45.96±13.65);108例高血糖组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为(8.64±2.68),SSS 评分为(30.81±17.98)。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血性卒中组的病情要明显重很多。与老年缺血性卒中组和非老年组相比,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的死亡率要明显高的多。结论应该积极检测血糖、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才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避免患者受到较为严重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满27周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FIB 和D-二聚体值的变化以发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同时反映与该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用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检测FIB 值,试剂盒由美国太平洋试剂厂生产.血浆D-二聚体抗原测定用胶乳凝集试验法,结果在发生妊娠性子痫的前期D-二聚体的阳性表达率与FIB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示D-二聚体与FIB 和D-二聚体两者均异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望成为最适当的体现与凝血异常相伴随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初始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硫酸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硫酸镁,对照组接受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90d后Rankin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治疗90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症状发作2~5 h内接受镁治疗的患者90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6~12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硫酸镁可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6)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51)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FIB、CRP、IL-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肺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75%~8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Ⅲ~Ⅳ期[1]。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预后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2]。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作为观察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价化疗疗效的一个有效指标[3]。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前列地尔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以及hs-CRP和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hs-CRP和FIB水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hs-CRP和FIB水平含量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而传统组有9例患者治疗无效,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显著低于干预组的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体内hs-CRP和FIB水平含量,康复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通和阿司匹林,对患者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增加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和D-D、t-PA、TM、PAI指标变化,同时统计用药14 d后的疗效评价。结果用药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D-D、TM、PA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NIH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给药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D-D、t-PA、TM、PAI表达,降低NIHSS评分,对改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药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政府决策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真实世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全国31家医院22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1149例。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有效性评价指标。采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对暴露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和非暴露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性进行比较。结果暴露组较非暴露组NIHSS评分多降低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较非暴露组m RS评分≥2的比例降低多近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较非暴露组,每降低1个百分点的残障比例,增量成本不足300元。暴露组1年内获得的QALYs为0.1024年,高于非暴露组的0.08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均每多获得1个QALY的成本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阈值。敏感性分析支持结果的稳健性。结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残障程度,提高生命质量,药物经济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3例,发病6h内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给予相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内科治疗处理。主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功能性预后。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改善者和无改善者平均血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预后良好和预后较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临界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高血清尿酸水平既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无关,也与功能性预后良好无关(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5d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3个月后的功能性预后良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丹参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同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使用降压药物及脱水剂配合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临床疗效,较单用降纤酶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其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脓毒血症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5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好转患者小于无效患者小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预后转归有密切关系,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随病情恶化而升高,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EQ-5D量表中EQ-5D健康描述系统和EQ-VAS(直观相似尺度)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测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就诊第0天、第8天、出院至第90天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运用EQ-5D健康描述系统和EQ-VAS进行研究.结果:以EQ-5D指数得分(健康描述系统评分)和EQ-VAs得分对患者四个阶段生存质量的表达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发现两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表达趋势一致;进而进行的无控制变量和有控制变量(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均较高(>0.500;P=0.000),且相关性的稳定性也较好.结论:EQ-5D健康描述系统和EQ-VAS的相关性较好,两者的配合使用适用于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测量,能够反映其变化情况,也适宜做进一步的成本-效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在血脂各项指标、ADL 评分、ESS 评分和治疗效果上的不同。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DL和ES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运用SS-QOL量表随机测量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第0天、出院、第90天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BarthelIndex(BI)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以得出通过SS-QOL量表获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能否真实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经SS-QOL和BI评分对患者三个阶段生存质量的表达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发现,两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表达趋势一致,进而进行的无控制变量和有控制变量(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均较高(〉0.600;P=0.000),且相关性的稳定性较好。SS-QOL量表对生存质量的测量能够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也适宜做进一步的成本-效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对呼吸困难患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由急诊收治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71例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将其分为两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测定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可以判别病因是心源性或呼吸内科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伊布利特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伊布利特治疗,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联合伊布利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液流变学。结果两组治疗后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NN、RMS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可改善心率变异性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