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 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原和 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发病24h内)进行NIHSS评分,小于22分者入组。对入组80名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一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增加2分以上的20例患者入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其余60例患者入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组。在两组患者发病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NIHSS评分。通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探讨导致卒中进展的原因和机制,寻找可以预警卒中患者早期进展的预测因子。结果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叫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第3天达最高峰,14天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在第3天有下降趋势,第7天时降至正常。结论监测缺血性脑卒中D-二聚体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各种变化,可以帮助早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卒中有更为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晚期患者应予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5年生存率仅12%~15%,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8~11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患者经过初次的化疗后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满27周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FIB 和D-二聚体值的变化以发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同时反映与该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用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检测FIB 值,试剂盒由美国太平洋试剂厂生产.血浆D-二聚体抗原测定用胶乳凝集试验法,结果在发生妊娠性子痫的前期D-二聚体的阳性表达率与FIB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示D-二聚体与FIB 和D-二聚体两者均异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望成为最适当的体现与凝血异常相伴随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初始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内科住院部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例,第1天患者静脉滴注培美曲塞二钠,然后再静脉滴注顺铂,1个周期为21 d。结果疾病进展时间(TTP)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个月,中位TTP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个月,化疗共计36周。临床收益率为55.5%,有效率为9.1%。经过2个周期的治疗后,本组11例患者中有5例降低,2例稳定,3例改善,1例明显改善。白血病下降、恶心呕吐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2周期后的主要不良反应,给予一系列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均得以较大程度地缓解。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同时,再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9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均对其立即采血,DD采用Latex半定量法测定,仪器选取DD试剂盒(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结果康复期组D-二聚体水平测定值为(0.50±0.25)μg/ml,脑血栓组测定值为(1.88±0.88)μg/ml,TIA组测定值为(1.25±0.50)μg/ml,正常对照组测定值为(0.38±0.13)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都出现了明显升高(P<0.01),而康复期组DD水平则基本无变化(P>0.05),TIA组、脑血栓组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康复期组。结论为预防继发出血和提高溶栓疗效,采用溶栓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来进行检测判断,若能够联合应用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则对溶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将134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imple Diabetic Mellitus,SDM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D-D的水平。结果 SDM组Lp(a)和D-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Lp(a)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DN患者血清Lp(a)和D-D水平明显升高,在DN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肺小细胞癌(SCLC)和肺鳞状细胞癌(SCC)中GFI-1和Fli-1的表达,分析两种肺癌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原发性肺癌术后存档蜡块134例(SCLC 36例、SCC 98例)中GFI-1、Fli-1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生存时间从手术日期至随访日期止。结果 36例SCL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5.0%;98例SC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随访资料,134例患者生存时间为7d~89个月,≥3年的患者为64例,3年生存率为47.8%。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GFI-1、Fli-1的阳性表达率SCLC高于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I-1、Fli-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证实,SCCⅡ、Ⅲ级间的GFI-1、Fli-1的阳性表达率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FI-1、Fli-1在SCLC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并且高于SCC;提示二者可考虑为监测肺小细胞癌病情发生、发展的标志物。GFI-1、Fli-1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并且组织分化愈差,临床分期愈高,表达愈高,提示二者与肺癌的预后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方法针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125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1周时间内,平均为4.2 d;术后有105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妇科盆腔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筛查该病症的手段是检测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水平检测并与静脉超声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发病率仅为原发性肺癌的0.1%~0.2%[1]。2013年11月我科收治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咳血3年余,再发20天余就诊。乙型肝炎病史20年余,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2℃,脉搏6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40/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 年5 月至2010 年7 月收治的64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自体CIK 细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DC 疫苗治疗,两组均以21d 为1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CR 者9 例,PR 者14 例,疗效为7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结论 DC 联合CIK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6%(44/52)与71.2%(37/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11/52)与42.3%(22/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意义显著,缓解患者病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4例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介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吉西他滨+顺铂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例(28.6%)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2.4%)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介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我国已婚夫妇中,约有10%~15%患有不孕不育症[1]。在女性不孕的原因中,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重要原因,约占30%~50%[2]。我站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对输卵管阻塞及通而不畅的不孕症患者应用甲硝唑等药物灌肠配合乳腺动力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方法基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发展趋势,选取临床应用较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最受关注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两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疗效,而较少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了其经济性。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性在总体上优于其它治疗方案,但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其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脓毒血症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5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好转患者小于无效患者小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预后转归有密切关系,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随病情恶化而升高,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调查显示约10%~40%的不孕症和反复流产是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ificiency,LPD)所致[1]。国内外医学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LPD的发病病因。传统的观点通常认为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是其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往往由卵泡期异常和黄体期异常所致。目前认为引起LPD的原因有以下方面: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缺陷[2];卵巢及卵巢周围组织炎、卵泡未破裂黄素化、卵巢纤维化;催乳素水平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后期患者中较常见,已成为严重致死的重症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消化道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身体受到了不良刺激,如情绪上的极大波动、饮食不注意触犯禁忌等,胃黏膜出血或溃疡,患者伴随出现呕血或便血症状。据资料显示,其在夜间发生率较高[1]。患者病情变化快,且会出现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甚至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很高。本文就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成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与年龄、食盐等不良饮食习惯、体重、遗传、环境、职业等多种因素有关.诸多研究表明[1],高血压与糖耐量减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指出[2],近80%高血压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可达20%~40%,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 倍,所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肽(BNP)浓度在心力衰竭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呼吸困难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呼吸困难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BNP的含量与心力衰竭高度相关,对心力衰竭诊断、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